在这个比拼颜值的时代里,一张高颜值的脸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张脸好不好看,由我们的大脑说了算,所以 “好看”的组成结构不妨从大脑的“选择”说起。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科学家们就利用电脑技术调整面孔图片,从多个角度分析我们究竟利用了哪些标准来判断好看与否。在面孔本身的物理特性上,科学家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对称性、平均度、第二性征的反映、肤色材质。
人类的脸部是如何进化的呢?
在不久前美国一家权威研究机构人员在《生物学研究》论文中写到:对距今500万年到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的分析表明:下颚、颧骨、鼻梁和眼眶骨架等最容易受伤的部分在以后的岁月进化过程中,它们都是朝着尽量减少伤害的方向发展的。比如,南方古猿与黑猩猩、大猩猩相比,南方古猿的下颚长度缩短,但是硬度与强度增加了,颧骨尺度增加,硬度也增加,眼眶骨架增大等。
最近,加拿大科学家发布研究成果,称在未来的1000年,将变得与现在完全不同。由于基因突变,人类将会进化出红色眼睛,甚至具备超人能力。
当人类完全掌握遗传学后,人类脸庞将开始严重偏向于提高吸引力的功能方面:坚挺的鼻子、放电的双眼,符合黄金比例、左右完美对称的面容将成为标准脸孔。
与更早之前的祖先相比,早期人类的牙齿和脸型都显得更小,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用生肉和制作石器行为的出现。近期一项研究显示,是肉类和工具,而不是烹饪技术的出现,使早期人类有机会演化出较小的咀嚼结构。这一过程反过来也使其他变化成为可能,比如语言能力的提高,甚至导致大脑体积的增大。
活见久的人类都是高颜值?
难道在动物漫长的进化史中,存在一种现象:长得丑更容易灭绝吗?《哺乳类动物评论》一项研究中,动物分为三种,“好”、“差”还有“丑”。“好”的动物如袋鼠与无尾熊,“差”的动物如鼠类与狐狸,而“丑”的有啮齿类与蝙蝠。就动物研究而言,长得可爱的动物比长的丑的动物得到更多的研究经费。
台湾媒体3月8日报道,澳洲梅铎大学野生动物学家佛莱明说,这种偏见会对动物保护产生潜在的影响,要是忽略这些被认为是丑的动物,将会对生态造成很大的影响。她表示:“对于大部分物种,研究人员能做的不过是将它们编入书目以示存在。而我们需要记录它们的饮食、栖息地选择、活动空间和繁殖,以识别威胁并方便保护。”并说:“研究人员不愿研究这些不熟悉的物种,可能是害怕得出的论文过于狭隘或吸引的兴趣有限,因而不能出版。”
跟她合作的人员也说,因为忽略了丑的动物,过去约有20种哺乳动物绝迹,还有另外20多种稀有动物濒临绝种。如果有更多的动物绝种,而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那将会是场悲剧。
颜值控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人类的进化一直是向更优质的方向前进,所以进化出颜值控让人类一代一代更好看,而把丑的残的用自然法或习惯法割舍掉,好看虽然是两个字,但是是综合的提现,比如家庭环境、家族遗传、健康身体等等。
很多构建相貌的因素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只有真正健康、积极的人才能最大化地成就自己的容颜。若是一个人向着成为自己,完善自己的方向奋斗,面孔自然就会如其内心一样美丽动人。(光明网张爱萍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