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发轫院士:“东方红一号”不得不说的三个故事

2016-04-21 16:31 光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般人吃三个馒头就饱了,但人们记住的往往是第三个馒头,我就是那第三个馒头”, 82岁的戚发轫院士深情地回忆道,“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凝聚的是我国整整第一代航天人的共同努力”。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每年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46年前的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

在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曾任“东方红一号”卫星行政负责人的戚发轫院士回忆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始末,他所讲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卫星事业从无到有的例证,更是中国航天事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起航点。

戚发轫院士:“东方红一号”卫星不得不说的三个故事

戚发轫院士

“航天十八勇士”开启中国卫星研制之旅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此后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就把人造卫星研制任务列为1958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的第一项重点任务,简称“581”任务。

此后,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央提出集中精力搞导弹,强调“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因此,1964年,中国首枚导弹和原子弹相继试验成功。直到1965年,中科院院士赵九章上书中央,建议加速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研制卫星工作才重新提上日程。

196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前身)成立,钱学森任首任院长,孙家栋组建总体设计部,负责卫星系统工程的顶层设计。七机部一院各专业,包括戚发轫在内的18人由此进入五院,就是后来大家所说的“航天十八勇士”。

“当时,苏联、美国、法国的卫星都已经上天,中国和日本都在争谁是第四名,因此,尽最大可能缩短研制周期是第一要务。”为了集中精力保证主要目标,孙家栋决定,凡与“抓得住、看得见、听得着”有关的技术都要攻破和确保,无关的、来不及的就不上。这个决定的最大贡献就是简化了方案、争取了时间,例如卫星的电源就没有采用更为先进的太阳能电池,而使用了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的蓄电池。

“东方红一号”发射前,周恩来最关心这个

“我永远忘不了发射那天,1970年4月24日,晚上天气一开始不太好,大家都很着急,直到晚上九点,天空中的云层在发射轨道上裂开一道缝,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戚发轫说,“之后我们在敖包山上听到口令:点火——星箭分离——……,然后就是欢呼声,但我还是紧张的不得了,火箭成功了,但卫星得等到喀什站收到信号才能放心,所以搞卫星和火箭区别还是挺大。”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1时50分,地面站接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洪亮。入轨后,一切仪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做到了周总理要求的“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在卫星发射之前,戚发轫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试验队的队长和卫星技术负责人,随钱学森、任新民、杨南生等前往人民大会堂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周恩来对卫星能不能入轨、入轨后能不能准确地唱响《东方红》乐曲问得非常仔细。

“周总理问,卫星到底能不能一次发射成功,我不敢打保票,就跟总理汇报说,凡是能想到的、在地面能做的试验我们都做了,都没有问题,就是没有经过空间环境的考验。”

在转场之前,还有个小插曲。在“长征一号”火箭、“东方红一号”卫星完成发射前的测试后,就放在水平运输车上进行水平对接,准备转运至发射场。转场前,周恩来总理要求相关人员写个书面报告,等政治局讨论后决定是否转场。

“我很紧张,跟总理说,来不及了。因为用的是蓄电池,之前我们只做过横放4天4夜的试验,现在卫星已经与火箭对接了,时间长了怕有问题”,戚发轫回忆说,“当时总理就问,为什么不多做点试验?你们搞总体的人要像货郎担子、赤脚医生那样走出大楼,到人家部件研制单位去,告诉人家怎么做,人家不就做了嘛!”这个意见我终身难忘,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每次都老老实实地把总体的要求一样不漏的告诉分系统。

“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获誉”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条件很苦。戚发轫举例子说到,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地面试验方案,但在完成试验的过程中,缺少的条件实在太多了。

“东方红一号的4根3m长的短波天线发射时是需要收拢起来的,上天解锁后靠卫星自旋力量甩出来,动作挺复杂的,轻了甩不开,重了又会因离心力太大而对天线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当年没有计算机仿真模拟,完全是靠地面试验。试验需要设备、场地,设备是我们自己研制生产的,场地当时受限于条件,就用中科院力学所的一个仓库。试验很危险,但是那时我们也没有任何专用的防护装置。做天线试验时,老同志每人拿个纸箱子盖挡着,从木板间的缝隙往外观察;年轻人就爬上(没有顶棚的)房梁,骑在上面往下看”。

在当时的环境下,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在戚发轫看来,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可以成功,靠的就是中国航天人的爱国心。

“所以,东方红一号能成功,还要看到前面有很多人做了很多事,就像饿了吃第一个馒头没饱,第二个也没饱,吃第三个馒头才饱了,我就是第三个馒头,还上了天安门,但前面的这么多人,这些历史都应该被铭记,历史是不能被忘记的。”(宋雅娟 肖春芳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