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事业60周年硕果累累 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2)

2016-04-22 11:51 西安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载人航天

2018年前后 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闻发言人王中阳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将全面推进,任务艰巨。载人航天工程中,预计在2018年前后完成研制并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这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随后发射两个实验舱与“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交会对接。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设,成为继国际空间站(超期服役)、和平号空间站(已退役)之后的全世界第三个在轨组装的空间站。

目前,“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在开展出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天宫一号”已正式“退役”,“天宫二号”即将“上岗”。计划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

“天宫二号”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两个舱段。其中,实验舱为密封舱,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洁净空气、适宜温湿度等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资源舱为非密封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提供能源和动力,太阳电池翼、蓄电池、推进剂、发动机等均布置在资源舱。

“天宫二号”在轨飞行期间,任务多多:接受航天员访问,完成中期驻留任务;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开展太空维修实验,为建造空间站提前开展相关技术验证。

卫星导航

2020年完成北斗全球组网   

王中阳表示,“十三五”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发射4颗北斗二号区域组网备份星,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我国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服务能力;2020年前后,北斗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随着国产自主芯片集成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北斗’产品已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车载导航等大众应用领域开始批量应用。”王中阳说。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底,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已完成,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减灾、应急响应和控制等多个领域。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