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知】重力影响地表与地心年龄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与重力相关(2)

2016-04-27 11:03 千龙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失重到“获重”  

使卫星自转达到一定转速,原来完全失重的宇航员可以恢复类似在地面上的体重。这种想法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就在一些科普读物上出现了,幻想在卫星上制造与地球表面类似的生活环境。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在失重状态下长期飞行,会使骨骼脱钙,肌肉变得松弛等,伤害宇航员的健康。远征火星将经过漫长的岁月,为了使健康状况允许宇航员坚持完成人类赋予的科研任务,科学家准备在载人飞船座舱中安装“人造重力装置”,其想法和前面是一样的。使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重新获得类似地面上的重量的过程,简称“获重”。获重的基本原理可以运用重力的新定义来解释。座舱中的宇航员所受各星球的万有引力,已经分别被各万有引力加速度对应的惯性抵消掉。在没有万有引力可利用的情况下,宇航员想获得重量,只能靠惯性。这就使科学家想到,让座舱自转。这样体重的获得就没有万有引力参与,宇航员所受重力只等于他随座舱自转的向心力所对应的惯性。可见“获重”是依赖其矛盾的另一方面“失重”而存在着。

地球椭球形的成因 在惯性系下观察,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放置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最大,两极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零,最小。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