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首个网络消费指数“新供给—蚂蚁网络消费指数”正式发布,绘制了一幅数亿“剁手党”的高清画像:过去5年,网络消费指数跑赢了房价跑赢了猪肉价;男性其实比女人更“败家”,偏爱享受型消费;偏远地区网购“火力”生猛……
别以为大家“买买买”全都花在了包包、衣服等实物上,网上预订航班旅行、手机预约健身和教育培训课程等发展型消费越来越多。指数显示,网络消费正在从实物型向服务型、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从具体数据来看,包括教育、航旅、文娱、医疗保健等在内的服务型网络消费指数,5年间扩展了70.2倍,月均增长率为7.0%。而同一时间内,买包、买食品等实物型网络消费金融占比则从2011年的95.7%下降到2016年的75%。
从地域来看,北京、上海和江苏的享受型网络消费水平都超过生存型网络消费水平。从享受型网络消费水平指数看,前五名依次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2016年第1季度,网络消费水平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海南,西藏排名第十。海南和西藏排名靠前,说明网络消费通过网络技术拉近供需两端的距离,使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也可以方便地触达消费品,普惠价值初显。
大多数人认为女性才是消费的主力。蚂蚁网络消费指数却指出,2016年第1季度,男性和女性的网络消费水平指数分别为145和142,男性略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的享受型消费占比更高有关。
该指数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蚂蚁金服根据21个行业、337个城市、4.5亿用户的网络交易数据所编制,以支付宝中的个人消费支出数据为主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