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进一步看,在OTT和互联网类企业不断挤压生存空间的压力下,电信运营商数年来的转型尝试只不过验证了一点,那就是先做好管道,其次才是互联网化。也正因为如此,4K视频业务才会前所未有地重要。杨强调,视频服务正变得无处不在,未来将占据网络90%甚至更高的网络流量;无论喜不喜欢、能不能做到,视频业务都决定了电信运营商未来的发展空间。
内容为王,还是管道为王?
“同样是基础性业务,但以4K为代表的视频业务却相比传统的话音业务,向电信运营商提出了更多挑战:话音业务的好坏,取决于网络建设的好坏,即管道为王;视频业务的优劣,则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例如IPTV过去几年的发展是以内容为王。那么,4K时代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管道为王?”
在4K时代,单纯内容为王的玩法正在淡化,管道的价值日渐凸显。
过去,由于内容资源的稀缺,内容成为电信运营商发展视频业务遭遇的最大“瓶颈”,内容为王自然是视频产业最重要的游戏规则。而在4K时代,用户体验越来越重要,对管道的要求越来越高,管道的价值日渐凸显,昔日王者再度归来。
4K视频促使带宽成为“门槛”。就4K产业的发展历程而言,4K电视早在2013年就步入了快速增长期,随后不断升级换代,4K HDR电视成为今年电视厂商追逐的制高点;与4K电视的发展节奏相适应,4K HDR内容也得到了互联网企业的大力推进,例如Netflix、YouTube、亚马逊……然而,内容于电视上的完美呈现,绝对离不开带宽的支持。Netflix建议用户至少需要25Mbps的带宽,才能确保4K HDR视频内容的体验;与此同时,第三方也估算在线收看一部4K HDR视频,需要消耗将近700G的数据流量。值得注意的是,低时延也成为满足4K用户体验的关键指标。根据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提出的“2秒”法则,视频加载时长超过两秒情况下用户开始选择关闭,在两秒基础上每增加一秒就有6%的用户会关闭。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管道“给力”支持,否则再好的4K体验也都无法实现。
管道为王,令电信运营商的价值凸显,因为这正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宽带中国”和光网建设的全面推进,促使运营商带宽能力不断提升,这为其基于带宽资源开展高体验和高价值的视频业务提供了便利条件。不过,面对4K视频对于大带宽、低时延、高通量流量以及可视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电信网络仍然需要在接入网、城域网、TV平台以及CDN等多个环节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端、管、云的协同,最终向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换句话说,4K视频正在驱动管道的变革和演进,而这正是电信运营商赖以生存的根基。
当然,管道的王者回归并不意味着内容已不再重要。管道和内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是电信运营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生存状态。
单打独斗,还是构建生态?
“时代,全新的大视频概念浮出水面,参与者更众,产业链更长。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基础业务从话音业务到数据业务,再到视频业务的更迭,一步步促使单打独斗成为历史,构建生态以实现合作共赢,是最需要下功夫经营的课题。”
构建生态,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参与4K视频业务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客观来看,构建生态是电信运营商避免被管道化的应对策略。其中,内容合作伙伴则是最需要团结的环节。这是因为,伴随着以4K为代表的视频业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宽带供应商的依据将是“内容带宽”。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视频产业迈入体验大幅提升的4K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观看体验更好的内容买单。与此相应,有“内容加持”的宽带网络,才会最终成为“金管道”:内容不仅能够增强电信运营商的管道价值,而且也会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关键竞争力之一。成功吸引了内容合作伙伴的运营商,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管道运营商,而是能够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成为数字信息的综合提供者。值得注意的是,抢占内容资源已成为电信运营商构建生态中的一个重要诉求。例如,乐视的4K节目内容就采取了与某家电信运营商进行排他性合作的模式,而这正是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