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服务搭上“互联网快车”

2016-05-26 11:30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买菜,前一天晚上下订单,次日早晨就能送到家门口;找停车位,打开手机APP,哪儿有富余车位,哪儿停车便宜一览无余;上市民学校,线上报名,线下就能体验各种课程……科技企业云集的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将“互联网+”引入对居民的公共服务,居民生活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便利。

中关村街道老旧小区多,老年居民多。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售菜网点,老年人买菜是个难题。“最近的就是去超市,那也要走挺长一段路。”中关村街道华清嘉园小区张卫东老人告诉记者。

但现在,张大爷只要动动手指,在手机上下个单,就能把问题轻松解决。而这,主要得益于街道引入的生鲜O2O平台“车客家园”。平台与京郊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居民在网上下订单,24小时内基地的新鲜蔬菜就能送上门。因为减少了流通成本,蔬菜均价要比超市同品质菜价低30%左右。

“解决买菜难、买菜贵,政府的投入是无止境的。但效果未必理想。”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鑫介绍,引入专业的社会力量,采取“互联网+流通”的模式,是解决市民“菜篮子”问题的有益探索。

解决买菜难仅是其中一例。近两年来,中关村街道借助辖区内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力量,以“互联网+”模式进行了多种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模式创新。

在人流、车流密集的中关村,停车一直是个老大难。因为受空间制约,政府可新增的停车位数量非常有限,只能想方设法盘活存量资源,提高车位的使用效率。为此,街道引入第三方力量、互联网停车行业的佼佼者——“停简单”公司,利用大数据完成对车位的精细化管理,实时发布停车场空满信息和空车位优惠信息,盘活停车场资源。现在,该系统已在太阳园等多个小区试点。车主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到小区的剩余车位,并且在网上就可以支付停车费,进出小区时无需为缴费排队。

中关村地区每天约有10万人就餐,很多写字楼里的白领面临吃饭难题。街道以辖区企业联合会为依托,结合地区楼宇协会和餐饮协会,与嘉和一品、晋阳饭庄等合作,共同推出网上订餐模式。点餐机直接进驻楼宇内。白领员工在点餐机上点菜,热乎乎的饭菜就能在饭点儿直接送到楼里。

互联网+市民学校、互联网+养老平台……在中关村街道,引入社会力量,用互联网+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已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街道负责人表示,通过购买能提供的服务,政府今后都不再直接承办。以互联网为载体发展公共服务,今后辖区居民还会享受到更多的便利。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王海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