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随着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出租车改革意见”)、交通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网约车暂行办法”)两份文件,市民热切关注的出租车改革、网约车新政揭开“神秘面纱”。
除对传统出租车管理运营进行改革之外,明确将网约车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网约车的合法身份得以确定:私家车等各种社会车辆,在满足一定条件尤其是转换为“预约出租客运”的营运性质后,就能从事网约车服务;而出租车也可以转型提供网约服务。
新政亮点逐个看
私家车怎么“约”?
过三关
私家车做网约车合法了?其实没那么“随便”。按照网约车暂行办法,私家车可以通过一定条件转化为合法的网约车,但前提是有“三项许可”,即平台许可、车辆许可和人员许可。
想要开网约车的市民,可以一一对照一下是否符合要求:
网约车司机须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暴力犯罪记录,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同时满足当地政府的其他有关规定。
车须是7座及以下乘用车,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车辆技术性能符合各城市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时,车辆须强制报废;行驶里程虽然没有达到60万公里但使用年限已达到8年时,须退出网约车经营。
而且,网约车平台公司与司机应根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等特点,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虽然为私家车主做“兼职”网约车司机放宽了条件,但也并非毫无要求。
各城投多少专车?
地方定
“专车数量要管控吗?”网约车暂行办法中提出,是否实行数量管控,具体由各地政府来决定。
按照网约车暂行办法,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依车辆所有人或网约车平台公司申请,按相关条件审核后,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城市人民政府对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不过,在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路面交通压力较大、拥堵程度较高且实行了限牌,将来仍需控制小汽车总体出行规模,也就很可能管控网约车数量;但在一些公共交通尚不发达、拥堵仍不明显的中小城市,多些网约车上路对便利群众出行的意义大于给路面交通带来的压力,则可能暂不会实行数量管控。
“拼车”合不合法?
地方定
“拼车”、“顺风车”合法吗?不一定。改革意见提出,城市人民政府应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并制定相应规定,明确合乘服务提供者、合乘者及合乘信息服务平台等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其发展。
这意味着,虽然私人小客车合乘属于分享经济、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应该受到鼓励的,但前提是合乘时仅分摊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分摊的部分出行成本仅限于燃料成本及通行费等直接费用,即“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改革意见中也提出,各地要结合城市实际制订配套规定,界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与网约车的边界,防止打着“顺风车”、“拼车”的旗号从事非法运营。
出租车经营权怎改?
降份子钱
根据出租车改革意见,新增出租汽车经营权全部实行无偿使用,且一律实行期限制。出租车企业的经营成本低了,份子钱也将大幅降低。但是,原本实行经营权有偿使用的城市还需要些时间,合理确定经营期限,逐步取消有偿使用费。
改革意见也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出租汽车企业、行业协会与出租汽车驾驶员、工会组织平等协商,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出租汽车承包费标准或定额任务,现有承包费标准或定额任务过高的要降低。
总的来说,份子钱很可能会降低,只不过会有个过程。
出租车企约不约?
鼓励“约”
出租车改革意见鼓励巡游车经营者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实现新老业态融合发展。这是由于巡游车经营者拥有符合资质的营运车辆和经过培训考试合格上岗的驾驶员以及一批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网约车平台公司拥有互联网数据和信息技术优势。二者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吸收入股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将巡游车经营者的线下能力和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线上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传统出租汽车企业转型提供网约车服务,在出租车改革意见中得到了明确鼓励。出租车改革意见鼓励传统出租汽车企业以实施“互联网+”行动为契机,主动探索自建或联合建设互联网平台,提供网约车服务,实现转型发展。
怎么给好评差评?
建系统
出租车改革意见还提出,加快完善出租汽车管理和经营服务的政策、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建立经营者和驾驶员评价系统,将有关评价信息作为准入退出的重要依据。建立联合监督执法机制和联合惩戒退出机制。
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出租汽车管理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自主权和创造性,探索符合本地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实际的管理模式。
何时正式实施?
三个月后
昨天,出租车改革意见和网约车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同时发布。出租车改革意见即日起便将生效。而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同,专车管理办法目前只提出了大的框架,操作细则还需各地具体敲定,为此也留了3个月的政策过渡期,自今年11月1日起实施。
在未来3个月内,各地政府将拿出本地细则;3个月后,网约车平台、车辆、驾驶员的资质也将陆续获批。届时,专车合法化将真正地从条文落到现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