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媒体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央行牵头成立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简称“网联”)的方案已经成形,计划今年年底建成。落成后,“网联”将与所有银行对接,而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网联”对接,这将切断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的模式。
据悉,“网联”方案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设计,最终方案由央行拍板,入股方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具体架构上,网联中心是按照三地三中心(北京、上海、深圳),还是二地二中心设立,目前尚未最后明确。即将问世的“网联”会对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给“正规军”立军规
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333.99亿笔,金额达24.19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13%和41.88%;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98.61亿笔,金额达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
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行业规范和监管迫在眉睫。目前,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直接对接银行,绕过了独立的清算机构,不少支付机构都自建平台系统,这种模式无疑存在一定的风险漏洞。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从2011年5月7日起,央行首次发放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让第三方支付机构从“野孩子”蜕变为“正规军”,但面对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平台。“网联”的设立有助于监管机构监控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流向,防范系统性风险,增加这些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对记者表示,“现在有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质上已然接近一家银行了,吸纳了那么多的闲散资金,如何监管是个大问题,监管机构难以看到完全真实的资金流向。再者,现在不少用户之间单笔转账就可以达好几万元,应谨防第三方成为洗钱工具的风险。”
收费门槛待敲定
“网联”在功能上与之前成立的银联类似,但主要针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网络支付业务以及为支付机构服务的业务,以满足基于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含电子账户)的网络支付跨行资金清算处理,成为独立于现有银行间支付清算机构的清算平台。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网联平台或将主攻线上清算业务,银联可能主攻线下清算业务。
然而,想要接入“网联”大本营,第三方支付的牌照是门票。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的线上支付市场中,市场份额前三的机构为:支付宝、财付通以及银联商务,分别占比50%、20%、11%。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中,从跨行清算笔数看,支付宝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线上跨行清算机构。
“第三方支付的牌照是很值钱,支付行业平台性比较强,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对于没有市场占有率的小支付机构而言,生存下来比较难。”郭田勇说。
那么,“网联”的设立对这些即将被“收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对此,鲁政委认为,既然今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将与“网联”对接,“网联”与所有银行对接,不能说“雁过拔毛”,但作为基础设施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大概率事件,也是合理的。但收多少、怎么收,这些支付机构是内化承担,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产生影响。
郭田勇认为,有“宇宙行”之称的工行并没有因为加入银联而流失过多用户,第三方支付平台想要留住用户,还是要靠服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