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的洪荒之力】赛场上那些出尽风头的“鲜”科技(4)

2016-08-12 15:5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鹰眼”回放

从鹰眼到鲨鱼皮 盘点奥运赛场上的黑科技

体育比赛的一大魅力是场上一分一秒的风云变幻,这有时与运动本身有关,有时则是由判罚引起的。高科技助力裁判在当场作出公正裁决,一直是运动员也是观众所期待的。

早在2003年,网球比赛的赛事转播就广泛使用了被称为“鹰眼”的即时回放系统,它是运动科技史上一次重要的进步。

“鹰眼”系统技术并不复杂,它是由8个或10个高速摄像头、4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借助电脑的计算,把比赛场地内的立体空间分隔成以毫米计算的测量单位,然后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再通过电脑计算,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最后利用即时成像技术,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现出网球的运动路线及落点。

事实上,这类即时回放系统很容易在球类运动中进行推广,连一向排斥技术干预裁判判罚的国际足联都高票通过这类技术的应用。

里约奥运会就将首次在排球比赛中运用视频回放技术,一旦有运动员提出对判罚的挑战,第二裁判将公开回放视频重新判定每一个挑战分。

门线技术终引入世界杯

和奥运会上犀利的鹰眼一样,足球比赛中的门线技术也是判罚的关键。然而这项技术从最初的争议到最终获得国际足联的认可,竟然整整走过了8个年头,可谓是一波三折。  

从鹰眼到鲨鱼皮 盘点奥运赛场上的黑科技

足球场上的鹰眼——球门线技术

是否引入门线技术的讨论开始于2005年托特纳姆热刺与曼联的一场英超比赛后,因为裁判和边裁均未看到球过线,热刺队在最后一分钟的进球被判无效。此事引发了FIFA对门线系统的测试,然而3年后,时任FIFA主席的布拉特拒绝采用该系统,并称这项技术只有95%的准确率。

从鹰眼到鲨鱼皮 盘点奥运赛场上的黑科技

这项技术的引进可谓一波三折

2010年3月,国际足协理事会再次投票,以6-2的结果决定永久放弃使用该项技术,两枚反对票是由苏格兰和英格兰足协投出的。然而参加欧足联欧洲联赛的48名队长的投票显示,90%的回应声称希望这项技术被引进。由于2010世界杯出现的几次误判,FIFA宣布会重新开始讨论是否使用门线技术。直到2013年2月,经过漫长的讨论和测试,FIFA才正式宣布在2013年联合会杯及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启用门线技术,向球场上的误判宣战。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