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互联网+
记得十几年前,还有一种活动或者节目叫做互联网生存大赛,就是把一档子人关起来,只有互联网,看谁能通过它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生存下来。当时觉得真不容易,这些人必定是高手。当时就说这是未来的人生活的常态,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活下来。
现在来看,办个无互联网生存大赛还比较有挑战性。
网友们回忆当时情形,感觉满是穿越和唏嘘:
“这个节目我也记得,当时我还想,好厉害,不出门为什么就能买到东西?现在想想,互联网真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记得当时报道,说有的人连饭都吃不到,有的人有吃有喝倍潇洒,有个小伙网龄二十四小时也来参赛,结果早早退赛了,现在别说电脑,给个手机也能活,多了不好说,正常城市活一年问题不大。”
“印象中当时可以在网上选择的食物很少(MS有肯德基?),而且外卖(物流)的速度很差。等收到货人也饿的差不多了。记得当时的结论是不可以?”
“有人买不到睡袋把窗帘拆下来裹着睡。”
“当时参赛选手想尽办法把手机的钱转成虚拟货币。还有机灵的货到付款,不过都要跟店家说半天好话证明自己不是骗子,也不是逗店家玩。”
“记得这个活动,它的难点在于不允许使用电话,而当时绝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在下订单之后都必须电话确认。我记得有个人最后买了生日蛋糕当饭吃,因为不用电话确认。”
“没有淘宝,没有易趣,没有京东,也没有中粮。全国上网人数不超过1千万,物流通道基本处于邮政垄断状态。那时把选手们关在密封的房间里,十天内只允许靠联网的电脑购买生活用品(RMB无限制,由组委会提供),目的只有一个,活下去! 如今的宅男宅女们可能非常羡慕,无限的RMB啊,10天时间上网随便花!别说10天,10分钟就能买一套别墅!可当时,对着电脑,那真叫有钱没地方花啊。 首先没有网银,支付手段只能货到付款;第二,即使有货到付款,也要有货可买。事实上,当时在网络上开店的,几乎没有。只能通过网络,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再委托他们去超市商场,请求老板上门收货(由亲朋好友代买无效)。可当时,100个商场负责人里,有101个不知道互联网是啥,哪会冒冒失失上门送货。记得当时有电视采访,有的商场负责人直接报警,怀疑是被人上门勒索,无语…… 记得当时有100位选手,比赛前三天,就有70多人坚持不住,推出比赛。到最后一天,一共有两人完成整个赛程,好像一个北京人,一个广州人。两人都是靠方便面维持了10天,而且都是朋友里有人认识康师傅分厂的销售…… 康师傅万岁!15年了,现在想想,无限唏嘘啊。”
穿越回到现实:
“换成现在,先买几箱泡面,打开dota,一个月就过去了。”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生活在大城市,离开所有互联网相关产业和产品是无法维持基本生存的!”
“无互联网?生存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