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举报“深恶痛绝”的骚扰电话(2)

2016-08-26 11:5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我们的个人电话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此前,某报记者以“个人信息”为关键词,通过qq进行了搜索,发现有大量出售个人信息、身份证、银行卡的qq群和qq号,其个性签名一栏都标注着“诚信”或“信誉接单,一次合作,终身朋友”等字样。被售卖的信息都被细分为个人信息类、汽车类、手机类、银行类等多种类型,内容从户籍信息到银行资料,从手机定位到婚姻状况等,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最近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智能手机的APP也是导致电话号码泄露的重要源头之一。因为注册APP的时候都要输入电话号码来进行登录验证,有的甚至还要求提供身份证,只要用户注册和登录APP时留下了电话号码,号码就会在APP的系统后台内留下记录,包括用户在APP的各种信息记录,都会被APP保存下来。市场上90%以上的APP都是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在运营,很难保证用户登录和注册的个人信息的安全了,被恶意盗取甚至被贩卖的可能性都有。

如今人们的姓名、职业、电话、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收集、加工、贩卖俨然形成了一条地下产业链,在链条末端,一条条个人信息如同放在“货架”上的商品被明码标价。

骚扰电话是否犯法?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多次(三次以上)发送侮辱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其行为违反了上述规定,受害人可以报案,要求警方对行为人作出治安行政处罚。

网民平均每周接骚扰电话21个

今年6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据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副主任郝智超介绍,2016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18.9封、垃圾短信20.6条、骚扰电话21.3个,其中骚扰电话是网民最为反感的骚扰来源。

骚扰电话是危害手机安全的最大元凶之一

近日出炉的《2016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在危害手机安全的“三宗罪”中,骚扰电话是和病毒、垃圾短信并存的三大元凶之一。

2016年上半年,用户标记的包括“诈骗电话、房产中介、保险理财、广告推销、纯骚扰电话”五大类型的骚扰电话总量高达3亿多条,每月新标记的骚扰电话数量在4千万条以上。其中近三成的骚扰电话是诈骗,每月标记的诈骗电话号码达上千万条,意味着每月有数千万用户面临诈骗的风险并可能遭遇由此带来的财产损失。

责任编辑:闫冬(QT00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