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拓展区园区:技术创新引领“高精尖”
朝阳园 高新技术支撑发展
站在刷卡机前,乘客不再需要翻包找交通卡,只需轻抬手腕,“嘀”一声便可刷内置交通卡的手表通过。这就是由中关村朝阳园企业握奇提供的首款具备近场支付功能的智能手表Sharkey。作为随身“可穿戴”的支付设备,Sharkey可应用于深圳的公交领域及小额消费等应用领域。
作为一家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握奇研发了国内第一个智能卡安全操作系统、国内第一款融合了非接触小额支付与网上交易的产品,涵盖移动支付、金融IC卡、交通卡、金融社保卡、网银安全认证设备等多个领域,为数亿用户的身份认证与安全交易保驾护航。
在朝阳园,一大批像握奇这样的企业正蓬勃发展。2014年,朝阳园严格执行“置换、清退、准入、奖励”四大机制,做好减法和加法,特斯拉中国、陌陌信息、触控爱普等总部企业入驻。2016年上半年,中关村朝阳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196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3.8亿元,增长9.1%;在中关村示范区收入排名中位居第二位,占示范区收入总量的10.7%。
海淀园 专精特新茁壮成长
3座五六层楼高的攀岩墙、屋顶还有国内最长的1公里跑道、洋范儿十足的西餐厅、专业的中医按摩室和育婴哺乳室……这不是某个运动休闲之地,而是百度在海淀区上地地区新建的百度科技园。
与百度科技园毗邻,联想全球总部、腾讯北京总部、亚信、天元网络、广联达等项目正在新建。这些项目的东边,是入驻了文思海辉、博彦科技、软通动力等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的中关村软件园一期。中关村软件园虽然仅有2.6平方公里,却集聚了百度等277家软件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在这里,没有生产线,没有原材料,也不见大烟囱,通过“人脑+电脑”的组合就创造出了绿色的GDP。2014年,中关村软件园入驻企业的总产值达1400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值541亿元,单位密度产出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2010年,7054.74亿元;2011年,8782.82亿元;2012年,10665亿元;2013年,12533亿元;2014年,14400亿元;2015年1-10月,11038.41亿元……一条漂亮的增长曲线,展示出中关村海淀园“十二五”期间持续提升的经济创新能力。
丰台园 携手发展前沿技术
作为新材料家族中的一员,石墨烯有着显赫的地位。这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因其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级材料,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2014年12月,石墨烯产业化推进大会在中关村丰台园举办。在本次大会上,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高级石墨烯工程中心中关村丰台园研发中心正式授牌,“石墨烯材料通过增材技术(3D打印)在汽车领域的高端应用专项”启动。这是北京首个以石墨烯新材料为关键技术的国际合作项目。未来,丰台园将打造近40万平方米的石墨烯产业园,重点布局石墨烯研发、孵化、检测认证、技术与产品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全球石墨烯研发机构、原材料生产企业、应用材料及元器件企业入驻。
2015年,中关村丰台园区共1828家高新企业,其中新入园469家,高新企业到期减少133家;全年共实现总收入4004.2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699.4亿元增加304.8亿元,同比增长8.2%;工业总产值285.5亿元,同比下降19.9%;出口总额16.2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利润总额219.4亿元,同比增长36.4%。
石景山园 科技金融文化融合是主线
不闻马达轰鸣,不见钢花飞溅。寒冬腊月,位于中关村石景山园的首钢老厂房看上去一片宁静。实际上,这里正积蓄着转型的动能。厂区西侧,矗立着几个几十米高的巨型混凝土圆罐,这里原本用来存放炼铁原料。而现在工人正在里边忙碌,将建筑改造为文化创意基地。
打开规划图,混凝土圆罐摇身一变装上了楼梯、楼板和窗户,被改装成一栋栋楼房,被架在两排大罐子之间的物料传送带则成了未来整个文化创意园的屋脊。改造完毕后,该项目将成为一条吸引文化创意、研发及设计类企业聚集的“天街”,成为名符其实的“京西798”。
事实上,文化创意只是首钢转型发展的产业之一。而在石景山园,文化与科技融合也是一条主线,动漫网游、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等文创产业助推石景山成为“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集支付、金融信息服务、征信、大数据挖掘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入驻和发展,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特色优势。2015年10月末,中关村石景山园共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66家,累计实现总收入1178.4亿元,同比增长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