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的科研人员在观测前检查近地天体望远镜运行状态。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算了,小行星是防不住的?
通过全球联测,目前科研人员已发现1640颗“潜在威胁近地小行星”。然而,近年来几次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并没有得到科学家的提前预报,这也让公众产生了质疑:天地大冲撞究竟是否可以预知?如果预知,又能有什么应对的办法?
“之所以难以预警,关键还在于人类的观测能力仍然不足。但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地球防御能力不断提升,已有多次准确预警的记录。”赵海斌说。
1994年,对于彗木相撞事件的预判和观测,让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天体相撞的巨大威力。最近的一次成功经验来自于2008年10月7日对小行星2008TC3的提前预报,从2008TC3被发现,到它进入地影(撞击前57分钟)而无法继续观测这短短的19小时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到了来自26个天文台或个人的570次观测报告。
科研人员李彬告诉记者,7日晚对2009ES观测也能够证明目前人类对近地小行星预测精度已经较高。“根据一系列的轨道根数,我国科研人员已经有能力对一颗潜在威胁小行星的轨道进行精准预判。形象地说,他来之前我们就能知道他要走哪条路了。”李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