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味道并非食物的决定因素 情绪也起重要作用(2)

2016-10-14 10:03 参考消息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西媒:味道并非食物的决定因素 情绪也起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对美食味道的想像越生动,越容易发胖

国际先驱导报7月21日报道 在衣衫清凉的夏天,最热门的话题似乎总与体重相关:许久不见的朋友,再见的寒暄会从体重开始,在彼此胖了瘦了的嬉笑中,仿佛那些不曾谋面的时间从未流逝过;某一从大众视线消失太久的歌星,因突然暴增的体重又在瞬间成为社交媒体上被疯传的热点。

每一个忙着虚度消磨的夏日季节,也似乎都少不了无数个与体重博弈故事的点缀。无论是真胖还是真瘦,人们津津乐道的永远都是如何成为那个比现在的自己再瘦一点的人。关于人会产生胖与瘦的差别,确有各种各样的解释,除却天生的、基因元素外,管不住自己的嘴是公认的最佳理由之一。据说,这一理由也被科学家们严谨细致的研究所证实:患有肥胖症的人一般都超爱美食。

那么问题又来了:人为什么分超爱美食的和拒绝爱上美食的呢?对于这一问题能勇敢站出来做解答的,依然只有科学家。先前的科学研究表明,那些对美食画面有超强想像能力的人,往往会吃得比较多。这个很好解释,对于那些突然想到某种美食就能带出丰富画面感的“馋虫们”来说,接下来的冲动常常是速速找到这一美食并大快朵颐,而这样的冲动总是发生在并不饿的时刻,体重不涨才叫怪。

对于科学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永不会有停止的那一天。近日,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做了几项问卷调查。他们邀请一批参与者,去想像不同食物或者非食物类物品的味道,并将这样的身心体验描述出来。在对结果进行研究后,他们发现那些身体质量指数BMI高的人,即体重重的人,对食品和非食品味道的想像能力都很强,这一关联度尤其体现在对食品味道的想像力上。不同的人在冥想刚出炉的面包、饼干、爆米花时,对这些味道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自然也就会产生在享受美食时不一样的愉悦感受。换句话说,对美食味道的想像能力越形象越生动,就越有可能陷入美食布下的情网,从而导致体重增加的“恶果”。

当然科学家们做任何研究都有目的,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希望找到让人们抵抗不了美食诱惑的真正原因后,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被肥胖症困扰的宿命。而我从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中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宿命:原来人类连吃这样最基本的行为方式,都在无意中被想像力控制左右着。

我们常感慨身处世界的辽阔与无边。其实世界这么大,无外乎我们看过看到的以及我们想像中的。当世界还不是一个地球村时,想像力曾经是促成人们实现互联互通的桥梁;当世界真的变成一座人们可以随时联络沟通的地球村时,想像力却成了横亘在人们之间无法跨越的巨大沟壑,连跨越一下的意愿都丧失了。

所以在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我们从来未曾放弃过想像力,也从不缺乏想像力。只是插上想像的翅膀后,我们究竟应该飞多高、飞多远,是由那根牵扯着我们不越界的线决定的,在这一点上,拒绝任性!

责任编辑:詹婷婷(QT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