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0月31日讯 自2015年“互联网+”概念提出后,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支持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多项政策,北京的互联网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和北京市统计局近日联合开展的商业与互联网融合专项调研显示,北京“互联网+商业”呈现融合发展新模式。
线下到线上 传统企业“触网”火爆
该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限额以上商业企业中,25.8%的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或销售,比重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5885.9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2.9%,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传统企业“触网”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以餐饮业和具有北京特色的老字号企业最有代表性。
(一)“互联网+餐饮”模式
“互联网+餐饮”发端于团购网站,商家推出优惠套餐吸引消费者到店就餐,提升人气。经历了市场火爆后,消费者对菜品和服务有了更高要求,对商家点评打分的功能随之上线。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口碑好的餐饮企业得以生存。网上订外卖成为新趋势,在线点餐、在线支付,不出家门享受美食。现代人普遍生活节奏快,餐饮则为刚性需求,网上订外卖有着广阔前景。
2015年,北京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4.1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
(二)老字号“触网”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北京老字号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业务。2015年,47家限额以上老字号零售企业中,11家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比重接近1/4。行业涉及食品、服装、药品和图书等,共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6亿元,营业收入增速为9.5%,高于完全未利用电子商务的传统老字号企业增速6.9个百分点。
“互联网+老字号”的强强联合商业新模式,提高了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拓展了企业营销渠道,为老字号商品、服务成为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领略古都文化的重要载体提供了支持。
线上到线下 电商布局线下实体店
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等优势,实体店铺则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感官体验,作用不可替代。
2015年,约1/4的网上商店开展了实体店铺销售,实体店销售实现的零售额占其全部零售额的12.4%,同比增长7.1倍。部分企业未来计划逐步开展实体销售业务,其中包括自营的体验店,也包括借助其他实体店销售等。消费者在实体店“看得见、摸得着”商品,增强了对线上商品的信心,进一步激发网上购物的潜力。
商品+服务 服务性消费占比进一步提高
北京地区商品性消费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增速有所放缓,消费市场重点转向旅游、信息、教育、文化等服务性消费,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增长。2015年,北京实现总消费1.86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商品性消费实现10338亿元,占总消费的比重为55.4%,同比增长7.3%;服务性消费实现8308亿元,占总消费的比重为44.6%,增长10.5%,增速比商品性消费高3.2个百分点。2016年1-3季度,北京实现服务性消费6338.3亿元,增长11.1%,占总消费的比重提升至45%。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北京服务性消费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总消费中,服务性消费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以及保健等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的新兴服务消费将成为引领服务消费增长的主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