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综合报道 2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4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这个中心航天发射活动已突破百次,同时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纪录。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安全部主任林玉南表示,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1984年以来,已完成超百次不同类型卫星的发射任务,占中国航天发射总数的43%;同时,还创造下自1997年以来78次发射连战连捷、全战全胜的世界航天纪录。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于1970年12月,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等航天发射任务,是我国发射卫星最多、对外开放最早、发射轨道最高的航天发射场。1984年4月8日,搭载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的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在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开辟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解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年,于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以来,主要承担着中高空轨道卫星的试验发射以及深空探测任务。
1958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创建之后,中央于1969年底决定再建一个航天发射场。经过对9个省25个地区81个选点的艰苦考察,最终选定了东经102度、北纬28.2度的一个海拔高、纬度低、气候条件好的地区,这里就是四川省的西昌松林。
46年前,面对满眼的荒山、没膝的枯草、遍野的怪石和零散分布的简陋房屋,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人迹罕至的穷山沟,后来会成为一座享誉世界的现代化航天城。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部副主任李本琪介绍,最早发射场是以发射通信卫星为主来建设的,到现在不光是发射通信卫星,还有导航、深空探测,包括一些探测类的卫星,和一些新技术验证类的卫星,另外整个发射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早期发射场建设的时候,发射场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只有一吨多一点,现在最多可以达到5.5吨。
西昌发测站站长陈华强介绍,作为发射场自身的年发射能力,原来大概是一年2到3次,现在最多可达15次,同时设备设施、人员、管理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可以说是跻身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行列。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和技术勤务保障五大系统组成。主要担负广播、通信、气象、定位导航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指挥控制、跟踪测量、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
据李本琪介绍,未来发射场的工作量应该比现在还要大一些,从明年开始,除了长三甲系列的低温火箭以外,长二丙、长二丁以及长四等常规火箭,也会到这里来发射,一些新的探测类的卫星也要在里这发射,同时也有些大容量的通信卫星更新换代,也要在这里发射,所以后续四五年内,中心每年都应该有十发以上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