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综合报道 近日有消息称,广州市海珠区一名75岁黎姓老人,在杀螃蟹时不慎右手虎口被蟹钳钳伤,导致伤口被食肉菌感染而患上了坏死性筋膜炎,虽经过右上肢截肢抢救,最终仍因病情过重不治身亡。
老人被螃蟹夹伤不治身亡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食肉菌的恐慌。部分民众认为“食肉菌”就是一种能吃肉的细菌。
那么“食肉菌”究竟是一种什么菌?
所谓食肉菌并不是单一一种细菌,而是引发坏死性筋膜炎、肌肉组织损坏的一类细菌的总称。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原有化脓链球菌和创伤弧菌,其他的病菌还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
感染后如果不能尽快切除坏死组织并接收大量抗生素治疗,蔓延的毒素和全身严重的应激反应将导致败血病及多器官衰竭,数天内危及生命。正是由于这类细菌的“残暴”特性,所以才被冠上吓人的“食肉菌”名称。
虽然名字叫“食肉菌”,但这类细菌可不是真的会“吃肉”。传染病专家指出,这类细菌主要通过伤口或发炎的咽喉进入人体,在人体内的繁殖能力很强,能迅速产生毒素,侵蚀肌肉和身体组织,溶解、破坏人体的脂肪、淋巴管、筋膜等结缔组织,使患者伤残、休克,甚至死亡。医学上将因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叫做“坏死性筋膜炎”。有的特定菌种还能侵犯人体的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溶解。
食肉菌感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局部体征与全身症状的轻重并不相符,起初患者可能仅感觉到乏力、头晕等不舒服,但病情很快进展,并出现发烧、怕冷、眼睛发黄等中毒症状,甚至不省人事。大部分感染在数天内蔓延到整个身体,产生休克、器官衰竭等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危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