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它来了,会“隐身”的火车票来了,不用取票!!!不怕丢票!!!节省时间!!!节省原料!!!它就是火车电子客票,今年年底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施,接下来,按捺住你激动的小心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子客票那点事儿。
为你总结重点啦
名称:电子客票
别称:“无纸化”车票
获取方式:互联网订票
使用方式:不用取票,直接刷“手机二维码”、“身份证”进站乘车;
退票改签:遇到火车晚点,可以通过互联网退票改签,不用到窗口排长队;
代表意义:以电子数据形式体现的铁路旅客运输合同、乘车凭证。不过,相对于纸质车票,电子客票缺少报销功能,如果乘客有需求,应在一个月内到窗口换取报销凭证;
实施优势:
(1)绿色、环保
据统计,2019年仅春运期间就售出约4亿张火车票,每张票0.005千克,用纸约2000吨。数据显示,制造一吨纸张,需砍伐17棵树龄4年的大树。如果将火车票换算成电子客票,去年春运期间就可以节约34000颗树,这样全年算下来,就可以让中国多保留一片大大大大大森林;
(2)省时、高效
利用互联网方式自助化验票的电子客票,减少了取票环节,节省了进出站通行时间。同时,贩卖假票、挂失补票等问题也将彻底解决,提升车站服务效率。
什么时候才能用到电子客票呢?
其实,电子客票早来了!2018年,电子客票制度在海南环岛高铁上首先进行试运营。近日,上海、天津、江苏、四川、重庆、山东、云南、广东、广西、河南等地增设了上百个电子客票试点车站。自11月26日零时起,京沪高铁线北京铁路局管内北京南至德州东段间北京南、天津西、廊坊、天津南、沧州西、德州东6个车站试点也开始实施电子客票业务。
未来,中国火车票将全面“隐身”。
火车票的“打怪升级”
这是一个快速迭代的世界
任一事物都在科技的影响下做着改变
历数中国的火车票,从一代硬纸板票、二代软纸票到三代磁介质票,再到如今即将全面推行的电子客票,变化的不仅仅是一张纸的更迭与消失,更是背后科技的力量。
最早的时候,硬纸板票完全依靠人工,售票员需要从放着不同票种的格子里找出乘客所需的区间,现金收费、找零、记录,平均单次售票时长为96秒一张,由此导致售票窗口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效率极低。
随着电脑的普及,火车票售卖方式也出现革新。1997年我国开始使用在淡粉色铺底的车票上印上一维码(后来升级为二维码)的软纸票,大大提高了售票效率。 而2007年广泛使用的磁介质票,它的背面涂有磁性微粒材料,将信息以二进制的方式被记录在车票背面的磁性材料里,车票放入自动检票机后,自动检票机将迅速读取出车票信息来自动控制闸门开合。科技的创新打破了原有的检票方式,让整个火车出行变得更加快捷。 但科技从未止步。“无纸化”火车票的来临,就是铁路在大数据时代作出的进一步科技升级。从此信息不再是可视化的纸质文字输出,而是以二维码以及身份证关联的形式进行数据融合。车票进入数字互联网时代。 一个二维码,一次进出站的信息表达
一张身份证,一个数据化的你和我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小小科技改变生活
先来说说大家熟识的二维码,它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近些年才广泛流行。
二维码看似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几何图形拼凑而成的,但这只是它的表现图案,深究内核,二维码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常见于移动支付、信息传播、储存资料管理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
通过二维码扫码进站,其实就是读取了保存在二维码中的乘客的个人购票信息。当然这些信息不会被其他人收集到,因为每个二维码在编程过程中都会被加密。
身份证可以称为一个人的标识符号,利用身份证代替“纸质版”火车票进出站,则源于其中的内含智能芯片,这里分区存储着个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照片等信息。
当身份证接触到火车站进出站口的读卡器时,读卡器外射的电磁波与卡片内LC串联谐振电路产生相同频率,使其内部产生电流,之后从储存区读取出身份证的相关信息,与读卡器发送的信息进行验证,读卡器识别之后即可下达“打开闸机”之类的命令。 流程看似简单,但其中的科学原理涉及到计算机、通讯、网络、软件、卡的读写设备等多种技术学科,甚至每一个小小的步骤都可以衍生出一篇万字论文。 有些人在背后研究
有些人在中间推动技术落地
而我们是科学技术成果的享用者
不只是火车票的变迁,细数你身边的改变,那些往往推动人们向前一小步、简洁又实用的工具,都与科技密不可分。
有时候我们觉得科学离我们很远,甚至不着边际,但它们总会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搭建起深奥的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就是无数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科技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