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科技> 正文

“抗生素工厂”搬上太空,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内“养细菌”

2025-04-24 08:38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抗生素工厂”搬上太空,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内“养细菌”

目前,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4月2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在飞船的“乘客”中,一批肉眼不可见的链霉菌,预计将在空间站内生长、繁殖6代,供科研团队开展相关研究。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链霉菌,能够生产临床使用的大约三分之二的抗生素,由此被誉为“抗生素工厂”。同时,它还能修复环境、改良土壤,成为帮助植物生长的益生菌。这样“全能”的细菌,早在神舟八号任务时就到太空进行了“短途游”,顺利完成了16天半的飞行任务。

“这个时长原本是链霉菌合适的生长周期,没想到,在太空它们的生长速度变快,样品回收的时候,一个个的都长过了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英略带遗憾地说,受限于当时的飞船搭载能力,科研团队无法对链霉菌在轨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细致观测,只能对生长后的结果进行解读研究。

这次,黄英团队依托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强大能力,计划在轨开展更细致的链霉菌观察、培养、研究工作。

飞船发射前的7个小时,预先制备的菌株已经“住”进科研团队精心设计的“专属小屋”,黄英仔细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其中,固体培养单元为链霉菌提供舒适的“床”,科研团队将在实验期间每天记录它们的成长日记,并定期固定它们的生长状态和生物大分子;液体培养单元则将进行链霉菌的在轨传代实验,预计将用42天的时间,完成6代链霉菌的繁殖。

这批链霉菌“到站”后24小时内,航天员会第一时间进行转运安装,将它们放入空间站的生命生态实验柜,天地协同的实验过程即刻展开。科研团队期待尽快看到链霉菌在轨发育分化提前、生命周期缩短的效应,并通过后续的下行样品研究,揭示其背后的分子机制。

“在空间站里养细菌,我们有着更长远的考虑。”黄英举例,例如未来可能发展的月球、火星等太空基地,要实现人类长期生存就必须构建起生态系统,其中不仅要有动植物,也要有微生物。链霉菌抑制病原菌、改良土壤、促生抗逆的能力,有望成为“太空种菜”的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蔡健雅(QZ0020)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