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科技> 正文

“山河号”创造17米级盾构施工世界纪录

2025-08-28 13:23 科技日报

来源标题:“山河号”创造17米级盾构施工世界纪录

记者8月26日从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水下隧道工程技术分会获悉,随着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日前顺利贯通。该工程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认为,作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的建成具有里程碑意义。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全长约5.75公里,其中盾构段长约3.3公里,其先后下穿黄河大堤、黄河等敏感地区,最深覆土厚度达49.2米,最大水土压力6.3巴,相当于一个人手掌大小的面积上承受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掘进过程中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中铁十四局项目盾构经理薛永超介绍,该隧道盾构机施工面临诸多挑战,其长距离穿越粉质黏土、胶结砂层等叠合地层,如同穿越“黏糕”,刀盘极易结“泥饼”。同时,区间段2000米范围内,不规则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钙质结核,极易造成刀具磨损和卡泵现象。

为该工程量身定制的“山河号”盾构机,创新应用大开口率带压复合型刀盘,装配自主研发的金刚石刀具、碎石机、双管路液压采石装置,搭载智能化装备系统,打造盾构掘进的“智慧大脑”,实现全流程感知、预警与智能决策。在黄河之下,工程首次实现了全程3.3公里连续盾构掘进不换刀,破解了不良地质带来的施工难题。

由于盾构机开挖面积达240平方米,每掘进1环就会产生1200立方米泥浆。如何处理巨量泥浆?中铁十四局项目现场负责人周祥说,公司首创“絮凝+提浓+压滤”系统组合工艺,使每日泥浆处理效率提高50%,将滤饼含水率降低至30%以下,实现泥浆高效处理以及尾水的循环利用和零外排。

此外,针对特大断面管片上浮技术难题,团队应用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技术,短短30分钟就能初步凝固并形成早期强度,为隧道穿上一件坚固的“金钟罩”。

据了解,团队先后攻克开挖面稳定控制、穿越悬河大堤沉降控制等28项技术难题,实现最高日进尺18米、月进尺426米,创造了17米级盾构施工的世界纪录。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作者:王延斌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