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遗忘
极地探险队的成员需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过着联系紧密的生活。
在法国与意大利联合建立的南极康宏科考站,以及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一个控制中心内,也在进行着相同的实验。毫无意外地,那些训练很少的实验者更容易出现技能的退化。最关键的问题是,这种退化的速度有多快?造成的损失有多严重?以及与其他模拟器的实验者相比,这些新手的表现如何?
帕蒂已经给出了一些初步结论。“我们知道,人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速率——有些人掌握知识非常快,另一些人则需要更多时间,”她说,“有趣的是,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你可以是一个很高效的学习者,同时又能很快地把知识遗忘。”
这一发现或许对飞机的驾驶员有所启发。在这一领域,快速学习的能力经常被教导者认为是后期良好表现的标志,而这项研究表明,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很可能是错的。
在进行太空飞行模拟研究的同时,帕蒂还利用南极考察站的环境限制,“重现”了太空中长期与世隔绝对人造成的影响。她坚持认为,这一研究并不是“模拟”。“如果现在我在这里遇到了紧急情况,”帕蒂说,“那将是一个真正的紧急情况,我将要真真切切地独自一人进行处理——这比模拟的隔绝实验更加接近真实太空飞行中的情况。”
身处南极的研究人员还需要面临如何睡个好觉的挑战,极地的夏季一天都有阳光照耀,而冬季一天24小时都漆黑一片。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他们需要适应断断续续的睡眠模式——每90分钟过一个白昼和黑夜。在前往火星的旅程中,很有可能有时需要连续接受阳光照射,以获得太阳能,此时太空飞船的一侧相当于一直是白天,另一侧则一直是黑夜。
“观察一些人在缺乏阳光的情况下受到的影响有多严重,而另一些人几乎不受影响,令我感到十分奇妙,”帕蒂说,“我自己在冬季时真的感到很难保持清醒,透过窗户看不到任何阳光,让人很难打起精神。”
令人惊奇的是,永久性有人居住的南极研究站已经存在了超过50年,但有关人体生物钟紊乱的研究却极为稀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帕蒂在冬季时对实验者进行强光照射,夏季时则提供褪黑激素。“人体内的褪黑激素可以根据环境光线情况对人体进行调节,”帕蒂解释道,“如果你所处的环境中没有光线变化,那你的褪黑激素分泌就有问题了,这意味着你的睡眠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