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知】唤醒原力!如何假装是“星战”知识帝(2)

2016-01-15 12:49 千龙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zhutifengmian.jpg

备好干货再去看“星球大战”

揭秘一:早期的《星球大战》是怎样拍特效的?

《星球大战》中最吸引人的一点自然就是影片中逼真的特效,但早在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战》开拍的时候,当时的电脑CG技术尚不发达,还不足以满足影片中所需要完成的效果,而在我们后来看到的《星球大战》中的画面却相当富有前瞻性,很多大场景也制作的美轮美奂。精良的制作团队也让《星球大战》在1978年的第5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一举拿下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视觉效果等七项大奖和四项提名。

如此傲人的战绩其实得益于当时《星球大战》剧组中拍摄团队,在当时,“定格拍摄”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拍摄技术,但这种技术拍摄起来也是相当的费神,所以当时很多电影并不会在大型的场景中用到,但《星球大战》剧组为了打造最完美的画面效果,在打造了影片中需要的怪兽和机器人模型后,甚至要精准到用人手把机器人行进的动作拍下来,通过定格拍摄的技术将一格一格的影像逐渐串联起来,使最终呈现的画面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听起来似乎并不是非常的困难,但在《星际大战五部曲:帝国大反击》中,我们看到的太空场景以及AT-AT机器人的场景就耗费了剧组相当长的时间去拍摄,光是电影中的机器人模型就耗费了制作团队近一年的时间,再通过定格摄影的技术制作,最终达到最完美的视觉效果。

揭秘二:塔图因上的卫星都叫什么名字?

塔图因是《星球大战》系列中第一个在电影中出现的星球,也是星战系列中的一个虚拟星球,在《星球大战》中,塔图因被设定为是天行者家族的故乡行星,是一颗巨大的沙漠星球。因为塔图因是一颗围绕着一个双星系统运动的行星,所以在影片中,塔图因双子落日的场景也一直被星球迷们奉为经典。

但塔图因也有三颗类似于月亮的卫星,很多星球迷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也对这三颗卫星印象深刻。因为取景于突尼斯,所以这三颗星球的名字分别是:盖尔梅萨(在突尼斯梅德宁省)、舍尼尼(在加贝斯省)、古姆拉森(在塔图音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颗为Kepler-16b的气态巨型行星,这颗新的行星虽然类似塔图因,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揭秘三:《星球大战》中银河系的纪年如何计算?

相信喜欢《星球大战》的观众们都会知道,每一部的星战系列电影在开场前都会配合着美妙的音乐,响起一段旁白“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里。”这句话也令不少人在走进影院的一刹那感慨万千。即使这样,我们也明白这个陪伴了我们几十年的星球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星系,所以这里面的时间计算也自然不能和根据地球上公转自转而制定的地球上的时间和纪年一样的。那么,在《星球大战》中又是怎么计算时间和纪年的呢?

《星球大战》中的世界设定以银河共和国首都科洛桑星球的物理特性为标淮,制定了银河系标淮历、标淮日、标淮时、标淮重力等等。而《星球大战4:新的希望》的雅汶战役为元年,这也成为了星战系列的时间标准,以科洛桑绕科洛桑太阳跑一圈为一年,共358天。在雅汶战役之前称作 BBY,例如雅汶战役前10年记作10 BBY。而雅汶战役之后称作ABY,譬如雅汶战役后5年记作5ABY。

揭秘四:机器人的前世今生

作为星战系列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物,C-3PO和R2-D2是一对非常喜欢互相斗嘴的机器人,其实,在C-3PO和R2-D2的背后是两个优秀的演员来扮演他们的。

大家熟悉的活宝C-3PO,原本是塔图因上的一个九岁天才少年阿纳金用废弃的裁片和回收物拼凑出来的一个杰出的机器人,同时也是星战系列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的扮演者是英国演员安东尼·丹尼尔,除了星战系列的六部电影之外,丹尼尔还在不少广播剧和有声读物以及1985年首播的《机器人》动画片中为C-3PO配过音。而在本月6日上映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已经70岁高龄的丹尼尔将继续出演C-3PO。而在影片中常常和C-3PO斗嘴的R2-D2,与有些多愁善感的C-3PO不同,是一个机智勇敢又有些憨态可掬的机器人,这也是整个星战系列中唯一一个以同一个形象登场的角色,是由同样来自于英国的男演员肯尼·贝克所扮演。此外,随着R2-D2在影片中贴心忠诚的好帮手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不少人都将R2-D2视为智能手机的原型,就连比尔盖茨都说过,“随着移动设备变得越来越普及,也许人们将越来越难辨别什么是机器人,新的机器将变得无所不在,甚至到时候可能都无法称之为机器人了。”

相关阅读:

《星球大战》里那些即将成为现实的技术盘点

《星球大战》外星生物现实版:长毛象形似猛犸象

《星球大战》酷炫光剑如何造?等离子体代替激光

《星球大战7》:很肥很丑很萌 科幻里的外星生态链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