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以制造业为基础。
图为印度孟买的一处贫民窟。
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可以清晰地衡量一个城市的消费规模。
“我们知道,低收入国家的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每年每人不到一吨,”萨特斯怀特说道,“但在高收入国家的城市,每年每人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6到30吨。”
与贫穷国家的居民相比,富裕国家的城市居民对地球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不过也有例外情况,如高收入国家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以及中上收入国家巴西的阿雷格里港,这两个城市的生活水平都很高,但平均每人的排放量却相对很低。
萨特斯怀特还指出,就个人生活方式而言,富裕群体和贫困群体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许多低收入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低,几乎没有造成任何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即使地球上有110亿人口,也不会对地球资源造成太大的压力。但世界是会变化的,低收入城市中心的碳排放量也许不会就这么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真正的问题是,如果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居民也开始要求较高的生活质量,向现在的高收入国家的正常消费率看齐,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许多人认为这是公平的要求。但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做的话,那么城市人口增长给地球带来的压力就会大得多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芬纳环境与社会学院的威尔?史蒂芬(Will Steffen)教授指出,这符合过去一个世纪中的普遍发展规律。人口数量增长本身倒没什么大不了,全球消费的迅速增长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消费的分配肯定是不均匀的。
这其中的暗示令人很不舒服:要想维持这么多人口的生存,居住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就必须负起自己的责任。只有富人们适应了低碳的生活方式,并允许他们的政府执行这些“令人不快”的举措,我们才能减轻对全球气候、资源和浪费问题带来的压力。
一项于2015年发表在期刊《工业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上的研究探讨了家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该研究认为,消费在其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该分析显示,家庭消费者在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了60%,在土地、物质和水的使用上更是占了80%。此外,研究人员发现这一现象在全球的分布很不均衡,越是在富裕的国家,每户家庭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