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美食春潮:春之颂花与芽之歌

2016-04-05 16:21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春之颂花与芽之歌

▲清炒象牙

▲马樱花

▲宣威火腿炒蕨菜

▲酱爆棠梨花

金雀花煎蛋

▲瑶柱鸡汁浸银丝菜

文/羊城晚报记者 梁旭华 图/Terry

几场春雨过后,满城绿意入眼来,娇美花儿热烈绽放,柔嫩芽儿默默探头,恰似对春日最为炽热而无声地颂歌,叫人看着都觉得鲜嫩可爱。不过它们再美总有凋谢的一日,而把它们吃进肚子里,更使得身心同时体会一番春意盎然,让鲜花和嫩芽在体中盛放,也算是“惜花”至高境界吧!

【鲜花篇】

总感觉云南人一入春,就不用为下饭的菜发愁了。树林各种野花次第开放,象牙儿、香椿头等纷纷露面,古人说修真之人餐风饮露,那么云南人的采芽啖花也予人雅致出尘之感。不过对于我等吃货来说,当然还是好吃为上。

在云南当地,春日时令鲜花品种将近20种,鲜花菜的做法会细分到花的不同部位。珠影星光城内“甘思咪哚”云南餐厅负责人胡小姐就透露,云南师傅在制作攀枝花、芭蕉花用的是花蕊,而石榴花一般食用花萼。一种花就是一道菜,最难得的是经过一番煎、炸、煮、烹,翻云覆雨过后,鲜花的芬芳仍留于颊齿间……

清香微苦棠梨花

唐代诗人薛涛在《棠梨花和李太尉》中写到,“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云南的棠梨花却并不像诗中描绘的那般媚态横生,反而多是白色,在三、四月开得最盛时,像云锦似的漫天铺地开满一树。

对于当地人来说,这种高洁的野生花还是直接下肚来得更妙。棠梨花最好吃的是在4月,刚出花骨朵的时候,质地柔嫩。云南人往往起个大早,背着小竹篓去树林里采摘它,不等太阳升到头顶,便已采够半篓子。

棠梨花的涩味比较重,所以要用沸水煮透后,捞起放到清水里浸泡,这样才能去除苦味。云南人喜欢将它与鸡蛋同炒,由于棠梨花的吸油能力特别强,所以炒蛋时要放足油。

棠梨花最为家常的做法是酱爆,所用的酱是指云南人都会腌制的老酱,需用辣椒、豌豆面腌制一个多月而成。每一家会根据口味的不同,添加不同比例的草果、八角等香料,打造属于自家独特的味道。

清新嫩滑马樱花

马樱花是一种野性难驯的花,它无需施肥,也无需精心照料,每到三月便开满一树,成熟的花瓣白中透着粉,格外娇嫩。它是彝族人最爱的鲜花,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漫山马樱花红遍之时,楚雄的彝族就要过马樱花节。而俏丽的彝族妹子就会身背小竹篓,钻进马樱花林中,把最鲜艳的马樱花采摘下来。

彝族人吃马樱花有两种方法,一是生吃,把马樱花用甘甜潭水洗净,直接洒白糖吃,最能吃出花朵的清香味。另外一种则用马樱花炒火腿肉,先把切成薄片的云南火腿爆炒出香气,再放入马樱花翻炒几下即可。

对于大厨来说,味道才是关键,马樱花如果不经汆水,涩味就会明显,所以要用沸水汆过才能入菜。大厨只取花瓣,需把雄蕊和花托都去掉,和蒸熟后的土豆泥同炒,加上高汤后,用土豆泥的绵软口感来衬托花瓣的滑溜。

嫩中带爽金雀花

在西双版纳等地,每年的四月正是金雀花的花期。它形如小鸟,也被称为“鹦哥花”,其中以易门所产的最甜美。采摘金雀花必须要赶早,一是由于它在含苞待放时最为好吃,一旦盛放就老了。二是花一离枝,只能保存两日,否则会变色。所以当地人趁太阳没出来前就去采摘,采摘时不能用铁器,否则花朵也会变色。

在云南,想吃爽嫩的口感,通常是凉拌;要想吃出清甜味,则需和土排骨一起用汽锅炖;想尝鲜香,那么煎蛋就是最适合的做法。煎的时候,要稍微煎透一些,这样才会似有肉的鲜香又带清甜,当地人称这种口感为“山林姣香”。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梁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