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怒骂”也是科普
2016菠萝科学奖“菠萝U奖”表彰了一项对科学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事件——“柯洁叫战阿法狗”。现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公开在网络上叫战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引发了广大网友对人工智能的密切关注,关于“人机大战”的讨论借助互联网呈几何倍迅速扩散。
“普通公众关心的话题不再只是柴米油盐和绯闻八卦,而是主动思考人类智慧和机器算法之间的孰高孰低这类科学问题。”菠萝科学奖策划人王丫米说,这是公民科学意识的觉醒。
比如,此次获得“菠萝Me奖”的博物杂志官方微博“博物君”,在微博上以“时而卖萌时而高冷”的个人风格科普动植物知识,受到网友的广泛欢迎。“科普工作者应该避免刻板的‘解学介绍’,就该让文风更加通俗亲民。”“博物君”张辰亮说。
“菠萝科学奖不会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用幽默的方式让大家感觉到科学的美好。”王丫米表示,希望这个奖能成为连接科学界与普通百姓间的桥梁,用大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同时让公众了解科研工作者。
“科普的重要性正在被逐渐发现,应该鼓励创新科普方式。”菠萝科学奖评委、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说,希望科学变得有趣之后,拥抱科学的人会越来越多。
引导公众更加关心科技战略
中国首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获得者李象益教授。
中国首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获得者李象益教授是菠萝科学奖顾问,他认为,像“菠萝科学奖”这样的科普活动正在成为科普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
“科普朝着趣味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意味着科普越来越朝着富有活力的方向发展,趣味性实际上也是激发公众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不可或缺的手段。”李象益说。
“电子对撞机、引力波、暗物质……这些尖端科学我们国家也在搞。”李象益认为,过去科普强调个人实践,在未来还需要推动“大科学视野”。在本届菠萝科学奖上,主办方就引入“星际旅行”的概念,办了一场“星际旅行推介会”,引导公众主动关注“遥远”的天文航天知识。
在李象益看来,引导公众从关心自己身边的科学常识到关心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科技战略,将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和科普结合起来,是未来的重要着力方向。
“科普不仅是传播科学,科普本身也是科学。”李象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