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小行星是深空探测“天然的跳板” 我国开展前期研究

2016-04-25 08:40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叶培建:小行星是深空探测“天然的跳板” 我国开展前期研究

小行星探测、防御与利用是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之外,人类深空探测的又一热点。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向新华社记者透露,我国在小行星研究方面的前期课题已经展开。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活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很多的天体。叶培建表示,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和大气之后开拓的第四活动疆界,小行星是人类踏上星辰大海征途绕不开的课题。针对小行星综合探测是近年来各航天大国热点目标之一,小行星防御技术也是当前国际上深空探测领域技术发展的新热点。

目前,中国科学家针对“小天体探测策略、小天体目标选择、小行星预警与防御技术”等已做过前期研究,并已展开“小行星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叶培建认为,中国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中,适时开展和推动小行星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有四重意义:

首先,揭示生命起源。小行星是太阳系在45亿年前形成初期遗留下来的产物,通过获取小行星材料,分析其结构成分,可探索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

其次,建设小行星预警防御体系、保护地球安全。通过小行星操控试验和资源开发,可促进近地物体探测、跟踪和识别能力的发展,提前发现来自太空的撞击威胁。当未来地外天体轨道可能与地球交会时,可以用小行星已开展的试验中所掌握的技术去尽量拖延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或直接将小行星转移至安全地带,从而保护地球。

第三,利用太空资源是获得永久太空开发的唯一方式。某些小行星上的金属和燃料能够扩展太空中工业的发展,可作为人类开发矿产资源的下一个目的地。

此外,小行星是人类深空探测“天然的跳板”。通过把数百吨的小行星置于地月引力系统或近地空间,航天员可以通过几周的航行就抵达小行星进行探测,显著降低任务成本;小行星可作为中转站,为人类建立空间设施以及星际航行转移系统提供大量基础材料,包括萃取推进剂、开发防护材料、建造星际航行防辐射结构、甚至整个星际探测产业所需要的材料。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