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魔兽》炸裂特效背后的顶尖电影技术(2)

2016-06-12 10:52 网易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动态面部捕捉技术

工业光魔(ILM)开发的这套全新脸部动态捕捉系统,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演员们最真实的表演,通过该技术对兽人角色的处理,可以让观众产生理解和共鸣,算是《魔兽》这部电影特效的杀手锏。

脸部动态捕捉系统的原理是这样的:演员的脸上需要贴满120个圆点记号,然后头戴一台小型摄影机,镜头离演员的脸只有不到13厘米的距离,将面部表情拍成一组高清照片后,用先进的数学建模软件对这些表情的不同之处进行反复计算,得出综合性的结果。

然后导演希望怎样演,演员就可以怎么演!

按道理说,脸部表情捕捉困难之处在于,即便将多个标记定位到演员的脸部,依然存在一些区域是无法被标记的,比如眼角、瞳孔和舌头的动作,但工业光魔(ILM)动画制作总监哈尔表示,《魔兽》这次探索的新领域正是细节处理。

这样捕捉到的面部表情,包括每一次眨眼、每一条脸部肌肉抽动和每一个细微的皮肤动态,如果你看电影的话就会发现,影片中有非常多巨大的兽人动态特写,到底有多真实,你去电影院感受一下就懂!

125台摄影机同时拍摄

多台摄影机拍摄其实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电影技术,但《魔兽》这次的亮点在于,摒弃了常规动态捕捉,在实体的布景中架设多台摄影机,同时捕捉扮演兽人的演员和扮演人类角色的演员的对手戏。

据统计,单单是艾尔文森林的一场戏,拍摄时就在各处架设了125台摄影机,大树顶,石块后,吊臂上……为的就是要在每个角度都捕捉到“兽人”的动作。

《魔兽》所有动画制作部分都是由搭载了Intel处理器的终端产品孕育而生的,并且这部电影中每个动画人物的毛发、光影的渲染以往都需要消耗数大量的时间,而这一次由于英特尔的介入让整个工作顺畅快速了很多。

2000个特效镜头

《魔兽》电影此次的特效担当为好莱坞著名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全称: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简称:ILM),这家公司历史上获得过15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基本代表了当今世界电影制作的顶尖水准,大伙熟悉的《星球大战》、《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都是出自他家之手。

对于《魔兽》电影,ILM 为它制作了大约2000个特效镜头,作为对比,当年以视觉特效红遍全球的《阿凡达》拥有1600个特效镜头,《指环王》第三集制作后期拥有特效镜头1500个,普通电影的特效镜头一般为300-400个。

除此之外,导演和剧组在所有环节都堪称恢弘巨制。

美术指导和置景师还是设计并搭建了90个大小不一、复杂程度各异的场景;曾参与过《阿凡达》的服装设计师玛耶斯?鲁贝奥为《魔兽》专门打造出超过650套戏服;维塔工作室(《指环王》系列)根据设计为《魔兽》制作了近100套盔甲;场景布置师伊丽莎白还是率领五位助手,花了整整六个星期修补并制作超过3000卷藏书;为了呈现展示兽人特殊的文化和习俗而搭建的直径长达15米的矩形帐篷;包括盾牌、铠甲以及各式各样武器道具总共有超过1000个......

有人说,魔兽承载的是一代人的回忆,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这种感觉就像游牧民族将一生挥洒在茫茫草原那样,老男孩与魔兽的羁绊终会成为我们这代人共同的青春红线。

无论是情怀使然还是惊艳的特效,都值得你花两个小时去感受一下这部作品,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对于老粉丝来说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感动。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