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飞成功】
刷新我国航天史多个纪录
6月25日20时整,“点火”口令下达,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距离海边约800米的发射平台上腾空而起。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
“火箭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征七号总设计师范瑞祥说,长征七号首飞成功,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能力。
据介绍,此次发射刷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纪录。首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其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是中国以往运载火箭的1.5倍。
其次,发射占位用时突破极限。发射占位是指到达发射区之后,在发射区停留时间。从垂直转运到成功发射,长征七号只用了84个小时,是我国目前发射占位最短的火箭。与以往垂直转运只运输火箭不同,长征七号采用了更大更快的新型活动发射平台,火箭和设备同时垂直转运,到达发射工位后不再需要测试,简单准备后就能够发射,达到“即到即打”。
第三,长征七号是我国首次在海洋环境下发射的火箭。与内陆发射场相比,海南文昌发射场湿热多雨和台风频繁的气候条件,对火箭上的精密仪器和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长征七号火箭团队为此建立了专门的攻关项目,研究火箭对海南自然环境的适应技术,开展了多项试验并最终通过了严格的考核验证。长征七号的成功发射,表明我国运载火箭已具备在复杂气象、气候环境下全天候发射能力。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考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执行任务能力,检验工程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同时,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载荷,将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