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窥探木星?我们要感谢一个注定早逝的悲剧英雄(3)

2016-07-06 10:19 新浪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此外,木星大气中“大红斑”也是一个神奇的天文现象。大红斑是位于木星南半球的一份超大号气旋,直径足以放下两三个地球。1667年,意大利科学家卡西尼一张手绘图片展示了木星上的“大红斑”。自17世纪人类发现它以来一直没有消失过,也就是说这场在木星上的大风暴已经持续了300多年。大红斑当中的风速可谓暴虐,地球上的12级风与之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大红斑边缘处的风速最高可达430公里每小时,比我们乘坐的高铁还快。

早在1989年,美国已经发射过一枚“伽利略”号探测器,它在1995年抵达木星,开始围绕木星旋转。为了研究木星大气构成,“伽利略”号探测器还向木星释放了一颗大气探测器。这颗探测器“命运悲惨”,在进入木星大气1个小时后,就在与木星大气距离的摩擦和强大的压强下被摧毁了,科学家预测它可能直接被融化甚至蒸发,彻底消失在木星大气中。这也将是“朱诺”号最终的命运。

虽然人类之前已经发射过“伽利略”号探测器对木星进行过近距离观测,但是木星仍有磁场、大红斑、核心成分等未解之谜。“朱诺”号此次将携带磁强计、微波辐射计、高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设备对木星进行观测研究。

最后,木星拥有67颗卫星,数量在8大行星中居首。其中木卫二表面存在水,这令科学家怀疑木卫二上是否有原始生命形态存在。

木星探测大事记:

1610年:伽利略进行了首次详细的木星观测;

1973年:美国宇航局的先驱者-10号飞船成为首个穿越小行星带的人类航天器,并飞掠木星;

1979年: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1号和2号飞船发现了木星暗弱的光环,几颗新的卫星,并发现在木卫一表面存在活火山爆发;

1994年: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美国宇航局的伽利略探测器对“舒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南半球的全过程,这是人类首次全程目睹一次天体碰撞;

1995年:美国宇航局的伽利略号飞船携带探测器抵达木星,开展首次木星大气直接探测并对整个木星系统进行了详细考察;

今天,朱诺号被木星的引力俘获,成为一颗极地轨道卫星。这一次的探测任务我们也不能实时看到图像。距离延时加上信号带宽太小,我们只能静静等待8月份传回的图像,那将是木星有史以来最清晰的“自拍照”。

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对这颗星球进行研究,但关于这颗气态巨行星,我们仍然有很多基本的问题有待解答:木星是如何形成的?木星大气中含有多少水和氧气?木星的内部结构究竟如何?木星的自转更加符合刚体转动,还是在内部不同深度上存在不同速度的自转?木星拥有固态内核吗?如果有,这个内核有多大?木星强大的磁场是如何形成的?木星云层顶部所见的很多大气结构向下延伸多多深,它与木星大气深部运动之间有何关联?木星极光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巨大星球厚厚的云层和剧烈的风暴下方,依旧隐藏着许许多多有关这颗巨大行星的身世,以及整个太阳系形成历史的未解之谜,这些让人类困惑的问题,朱诺将一一讲给我们。(边策 郭祎)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