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综合报道 7月28日,先后酝酿两年之久的出租汽车改革及网约车新政方案终于揭开面纱。新规将从2016年11月1日起实施,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网约车的合法地位终于明确了!网约车合法化后,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
新规最大看点有哪些?新规对乘客、网约车、运营平台以及传统出租车和企业产生哪些影响?运营平台有何回应?网约车如何实现“合法化”?“专车”价格贵不贵?打车还难不难?……新规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出行?这里我们将一一梳理和盘点。
网约车获“合法化标签”
根据新规,网约车合法化身份得到了明确。《暂行办法》规定,将网约车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既体现其出租汽车的性质,又反映其新兴业态的特征。
此外,备受瞩目的私家车网络约车运营问题在《暂行办法》中也得到了明确。根据规定,符合“7座及以下乘用车;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三项条件的车辆,可向有关部门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会强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指出,上述规定对网络车辆做出了严格的界定,“原来行业混乱的原因之一便是私家车的随便介入,没有主管部门的审批,没有运营资质,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实施内容做出了多处修改,其中备受瞩目的“8年强制报废”要求变更成“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专家表示,上述修改将减少兼职司机进入网约车平台的顾虑,比起修改前的征求意见稿来说,对网约车的限制程度有所降低,有利于新兴业态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恶性安全服务不时曝光,乘客被专车司机恐吓甚至殴打的事件时有发生,乘客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障,如何规范网约车驾驶人员行为和资质受到普遍关注。
对此,新政明确规定了从事网约车服务驾驶员需满足的条件,并指出,监管部门需根据条件进行审核,为符合条件且考核合格的驾驶员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此外,新政要求出租汽车行业协会组织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不良记录名单制度,加强行业自律。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中“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在正式版本中变更为“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由于网约车具有特殊情况,有一些是兼职的、灵活用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多采用了灵活用工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