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杀入”寿险 BATJ逐鹿保险江湖

2016-08-05 08:40 中国证券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尚待打磨

互联网保险迎来热钱涌入,但也正面临“成长的烦恼”。业内人士认为,业务结构较为单一、个别产品严重依赖场景与流量易于复制等因素,商业模式尚未成形,使得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面临挑战和瓶颈。

纷纷进军

方正证券研究报告认为,近年,全球主流传统保险公司基本均已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官方网站或移动App推出保险服务介绍、条款查询与产品对比功能。但这种针对信息传播和销售渠道的互联网应用还不够深入,消费者对于线下购买服务仍有无法替代的依赖。此外,大型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初创科技企业以期在获得传统保险业务稳定收入的同时,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为战略转型打下基础。

方正证券分析师林喜鹏表示,除传统保险公司外,全球范围内诞生了一批主打Insurance Tech(保险科技)的保险公司,这些公司大多处于初创阶段,没有定型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盈利,但在许多前沿领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商业模式主要集中在11个领域,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P2P保险、小额保险、移动互联网保险、保险行业软件和互联网支持、房屋租赁保险、特定产品保险、共享经济保险、宠物保险等。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全球科技型保险公司已经获得超过42亿美元的投资,其中的80%投资于美国科技保险公司。林喜鹏认为,互联网保险主要以及潜在的参与者包括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公司、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和第三方网络服务平台等市场主体。就目前国内互联网保险发展格局而言,传统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是互联网保险的两极,一极代表着保险行业成熟的模式和相对稳固的地位,一极则代表着保险科技最前沿的发展动力。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是两极融合催生的产物。专业中介机构、第三方网络服务平台则利用自身在互联网保险产业链中的地位共享行业繁荣。

商业模式尚待清晰

国内互联网保险业务在商业模式探索过程中已经面临一定困境。以众安保险为例,2015年其业务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取得明显同比增幅,但2016年一季度净利润为负,陷入增长瓶颈之中。分析人士表示,众安保险盈利乏力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一方面,众安保险的业务结构较为单一,退运险业务占比大,而这类产品保费低,期限短,难以形成保费规模,因此盈利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以退运险为代表的产品销售严重依赖互联网场景与流量,而这类场景与流量掌握在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手中。创新型保险产品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易于复制。新的竞争对手一旦获得外部场景与流量,足以在短时间内影响众安保险的市场地位。

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表示,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比较快,目前,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面临挑战和瓶颈。互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70%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是从传统业务里切割过来的,虽然监管办法已经出台,但监管还是相对滞后,有些措施在经营上、管理上不适应。同时,互联网保险的产品、销售渠道过多依赖已有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企业很难形成自己的渠道。另外,互联网保险依赖于互联网的技术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林喜鹏表示,互联网保险与传统保险的发展态势应该是错位竞争,前者应在业务上对后者进行补充,如增加传统保险分销渠道、整合信息作为比较平台、为互联网行业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持。同时,互联网保险通过产品对传统保险进行延伸,一是将传统的保险产品优化成符合互联网消费特点的标准化产品(如标准化的意外险、重疾险),二是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如上门医疗服务),三是提供创新的科技保险产品(如UBI)。互联网保险应通过基于碎片化场景的产品,关注各种被忽略的市场细分,继续挖掘市场潜力。(记者 李超)

“场景+定制”等待催化破局

业内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保险业所能产生的价值远大于互联网渠道。结合科技与创新,利用不同场景开发创新型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保险产品,然后利用流量变现,是互联网公司最大的竞争力。未来,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成熟,机构间掌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出现分化,保险产品的定价和销售将呈现新的局面。

互联网新技术价值大

中国互联网保险在2015年的增长速度超出行业增速,而此趋势在全球也已经有所体现。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全球互联网保险标杆报告》显示,全球保险业中8%的寿险保费收入和10%的财险保费收入来自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但预测未来3到5年相应比例将增加至15%和23%。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传统保险行业发展状况良好,保费稳定增长,随着保险市场规模的增长和保险渗透率的提高,互联网保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重要性正引发业内人士关注。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总裁尹铭近日表示,互联网保险的核心并不在于互联网渠道,而是在于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云计算技术正在迅猛发展,这些新技术对保险业所能产生的价值要远大于互联网渠道。如果把互联网仅作为渠道,关注的是如何将保险产品从线下出单,变成线上销售,这对保险业的价值有限,保险公司还是很难更精准地进行定价与风控。

“场景化+定制化”待突破

基于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开展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层面的创新,既为监管和市场提出新的调整,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方正证券分析师林喜鹏表示,互联网公司不具备传统保险行业经验,但却永远带有“搅局”的力量。结合科技与创新,利用不同场景开发创新型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保险产品,然后利用流量变现,是互联网公司最大的竞争力。

互联网保险平台在推广过程中强调保险产品的设计应当进行“场景化”,使得外界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消费认知更加直观。同时,产品“定制化”也因为互联网的便利性而成为可能。

林喜鹏表示,互联网保险主要有传统标准化保险和场景保险两类。车险、意外险、健康险等消费者熟悉的保险均为传统标准化保险。场景保险是指基于特定场景的保险,如嵌入在电商交易、支付账户、在线旅行等具体的场景中的保险,由此诞生许多在传统保险领域从来未出现过的新险种,为互联网保险营造了想象空间。基于碎片化场景的互联网保险变化多样,但期限短、费率低、技术含量不高,很难形成经营规模,更适合作为互联网流量变现的一种途径。

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过程中,经营主体应考虑“场景化”和“定制化”的突破前景。目前互联网保险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场景化”暂时仍难以依靠独创性而获得竞争优势,“定制化”则有待继续拓展空间。未来,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成熟,机构间掌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出现分化,保险产品的定价和销售将呈现新的局面。(记者 李超)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