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移动的发展,中国移动原董事长奚国华总结为三条曲线:
“第一条曲线就是中移动曾经一度辉煌、赖以生存的曲线,就是语音和短彩信,但是现在这条曲线已经不行了,每年以15%~20%的速度下滑。中移动现在正在做的是第二条曲线的工作,就是流量经营,主要依靠4G的拉动。现在又提出了第三条曲线,就是数字化服务。”
当前,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都面临传统语音和短彩信业务下滑,但同时流量收入快速增长弥补了上述业务的下滑。正如奚国华所总结的,当前运营商的业务,主要还是依靠4G业务带动的流量收入快速增长拉动。
运营商正在加速发展4G用户,根据中国移动中期业绩报告,其4G用户总数达到4.29亿,4G渗透率已达到51.2%,上半年平均每月净增超过1900万4G客户。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营收增长了7.1%,达到人民币3704亿元,其中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占通信服务收入比提升至43.3%。
上半年,中国移动流量收入首次超过传统业务收入,跃升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在付亮看来,在运营商从语音、短彩信传统业务向流量经营转型中,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事件。
根据杨杰今年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中国电信4G用户已经从去年年底的5846万户跃升至约1.2亿户,4G用户在中国电信所有移动用户中的比重也已提升至58.1%。而正是在4G及流量收入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杨杰宣布将实施完全摆脱语音时代套餐模式印记的全流量计费模式。
当前,运营商正在推动4G网络升级,推动2G、3G用户向4G转移,通过开通VoLTE业务、推动流量经营等方面加速传统业务向流量经营的转型。
根据中国移动分管市场的副总裁沙跃家7月的讲话,中国移动VoLTE全网部署已经完成,而下阶段重点是实现VoLTE全网商用,推出包括高清语音通话、高清彩铃以及基于VoLTE的语音增值服务。
不久前,中国电信也宣布了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转型3.0”战略,基于4G、光宽带两大基础业务,以云、网、端为核心,强化网络生态合作,依托天翼高清、翼支付、物联网、云和大数据、“互联网+”等应用,以及流量、安全等能力,打造面向智慧家庭、物联网、互联网金融和新型ICT应用的应用生态圈。
运营商当前的转型战略,核心即将流量业务和流量收入打造为运营商业务和营收新的支柱,取消长途漫游费,只是整个大战略中的一个环节。从长远来看,流量经营转型也只是过渡,面向2020年万物互联生态,如中国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将自身打造为一家“数字化运营商”。
“未来通信服务”什么样
中国移动计划到2020年将业务升级为十大数字化服务,成为一家“数字化运营商”:“数字内容及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化服务”、“行业应用服务”、“数据能力开放服务”、“智能物联网服务”、“智能家居和家庭关爱服务”、“社交化物联网服务”、“产业信息化服务”、“数据资产运营服务”和“未来通信服务”。
“5G会衍生出非常多的信息服务的一个新市场,这个市场是大规模的市场,是各行各业共同发展的转型的一个市场,”李跃曾表示,“我们主要做三件事,一是要做大连接规模,二是要做优连接服务,三是要做强连接应用。”
所谓“做大连接规模”,是指将人到人的通信(H2H)扩展到人和机器的通信(H2M)、机器和机器的通信(M2M),当前,H2H在中国是10亿用户,而未来加上H2M、M2M,将可能达到百亿。所谓“做优连接服务”,核心在于怎样让连接更快、更好、更可靠、成本更低。而“做强连接应用”,李跃表示,核心工作是怎样把应用有机集成到一起,并简单推到各行各业。
网络是运营商的核心资源,而网络架构是网络灵魂所在,除了在业务转型方面率先宣布将推动划时代的“全流量计费”,中国电信不久前也在网络架构转型方面推出了《CTNet2025网络架构白皮书》,从技术层面对未来网络进行了画像。
实际上,多家运营商明确了基于SDN/NFV等技术打造下一代网络,其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将可能是革命性的。有分析认为,随着运营商开展网络重构,将可能打破网络资源部署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传统组网思路制约,同时,网络将更智能自主适应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资源需求,打破基础网络枷锁后,将可能在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引爆更多创新。
在这场正在进行的、未来还将持续至少超过5年、范围波及整个电信行业的大变革、大转型中,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传统业务向流量经营转型方面已经深入,不过也应看到,正如中国移动在中期业绩报告中所承认的,“我们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尚处于初期培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