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聊网红网器接班人,战略迷茫期如何互联网转型?(2)

2016-08-24 08:42 环球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张瑞敏聊网红网器接班人,战略迷茫期如何互联网转型?

定位理论是作茧自缚

李光斗:美国的定位理论在中国曾风靡一时。西方专家建议中国企业要聚焦:联想应该专注做电脑,格力应该专注做空调、海尔应该专注做冰箱;海尔品牌延伸的太宽泛了,摊薄了品牌的价值。您怎么看西方的“定位”理论?

张瑞敏: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定位理论是传统经济时代的产物,是让厂家以我为中心给消费者心智定位。在互联网时代这是作茧自缚。

张瑞敏的接班人现在还是个迷

李光斗:海尔的组织变革一直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不断在变,外界最好奇的问题,张瑞敏会不会像李嘉诚一样90岁不退休。联想、万科都有接班人,而海尔是轮值主席制度,您对接班人的思考或者未来的架构是怎样的?有没有退休压力,有没有接班人的培养计划?

张瑞敏:每个人都要退下来这是肯定的,李嘉诚永远不退也要离开,这是自然规律。我的压力是,我研究了全世界所有的交接班方式,我认为现在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你所有交接的是一个集权的体系,而不是一个创业的平台,所以我的任务,我的压力就是尽快的把海尔打造成一个创业的体系,创业的生态,由此,不管谁来接,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日本现在很多企业都不行了,有很多原因,重要的一个原因,到了第三代了,没法持续第一代创业的那种精神,我到日本专门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他们说就是接班的问题,他们非常直观的说,是在这个公司里面,部门里面找个非常优秀的人,把这个人拔出来以后到其他部门轮职一圈,但他只是了解了并不掌握精髓,所以当他接班的时候他很难面对那种复杂的变化。企业就是以变制变,你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你不能战胜变化,赢得变化,那你就败了。美国也是这样的,我问过韦尔奇,我说你选的接班人怎么样?他说不怎么样,但其实他选的那套程序非常非常复杂。这个问题不在于交班人,也不在于接班人,而是在于你交接的是这么一个集权的体系,也就是说你这么大一个摊子,所有这一切都要集中在这一个人说了算,他不是神仙,他没办法。

李光斗: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企业家精神,即企业家所具有的不满足现状、敢冒风险、进取开拓的精神才是经济持续增长、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相必张首席也认同这一点,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关键因素:把同样的生产要素资源交给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变量。就好像当年如果不是把青岛电冰箱总厂交给张瑞敏,可能结果会大不一样;但是,我们外界好奇的是张首席会不会找到这样一个继承人,就好像乔布斯找到库克一样,认为他能够传承自己。这个接班人计划海尔有没有,方不方便对外界透露?

张瑞敏:我们如果不是一个集权的体系,而是一个创业生态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在生态中产生,我不会去选择或者指定一个人,他一定是在这么多创业者中冒出来的最有能力的那个人。

李光斗:赛马不相马。

张瑞敏:对

海尔如何从电器到网器再创生态圈

李光斗:中国企业家现在非常迷茫,在于中国现在进入一个高成本的社会,以前中国制造低成本是优势,甚至有经济学家在网上说中国现在进入干什么都不赚钱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张首席对中小企业家有什么建议?因为海尔当初也是整合了很多小企业一步一步起来的。这样的契机是否已经过去了?面对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家怎么生存?电商竞争压力大,零售竞争压力大,新商机在哪儿?

张瑞敏:这个真的很难,我们自己也在探索,因为你说不挣钱吧,首先看看到底什么挣钱。过去名牌挣钱,因为名牌有溢价,不是名牌没有溢价,所以传统时代要么成为名牌企业,要么成为名牌企业的代工者,而海尔一直坚持自主品牌战略。回想起来,中国非常非常多企业都是给人代工,怎么可能有利润,利润卡在人家手里,人家叫你不死就行,就是给你的利润非常微薄。这就是中国企业为什么现在都不赚钱;以前还能生存,那时候很多外国企业找中国代工,我们是世界工厂,现在人家把工厂挪到东南亚,墨西哥去了,连这点工作机会都没有了,当然很困难。在互联网时代我认为跟这个是一样,你要么拥有平台,要么就被平台拥有,现在如果还不能够拥有平台,将来只能给平台打工,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算出来在电商上销售成本不比实体店铺低,但去掉仓储这部分之后,总的消费者感受价格比较低,也方便,所以说很多企业包括海尔在内,拥有平台谈何容易,但我们认为一定有后电商时代。电商是革命性的,一下子把实体店解决掉了,实体店没有竞争力,他上面有充分交易但毕竟不是交互。

李光斗:未来是多屏时代,屏生活,连家里镜子都是一个屏,早晨起来缺什么化妆品就可以点击购买;我们的冰箱未来也是这样,能保证随时新鲜购物,这方面海尔非常有想象力,未来加上虚拟技术,改变了人的环境,真正的屏生活时代,全世界的消费品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张瑞敏:电子商务真的很厉害,它解决的是有无限的东西让你选择;但到后电商时代,一定不是让你无限选择,而是以你为中心,分门别类供你选择,海尔也希望做成就的互联网入口。

李光斗:这方面海尔有什么战略准备没有?

张瑞敏:现在我们正在力推的是先把电器变成网器,再把网器和这些用户充分沟通,做成家庭生活的商业生态圈,比如你用冰箱今天定的鸡蛋明天就到了,你要什么一点就送来。

李光斗:海尔手机市场上退出了吗?

张瑞敏:没有,我们只是不想搞现在传统手机,按照互联网时代作出一种穿戴式装备。

李光斗:十年前我曾说:品牌战是全球化留给中国的最后机会,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还是要靠品牌创新。本届政府对于国家品牌战略更加重视,发了多次文件,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品牌战略。看来我们这十年机会把握的不是很好,一旦经济波动,我们就遇到非常大的挑战,海尔这些年,尤其是2000年以后,你觉得海尔错过了哪些成长的机会吗?

张瑞敏:如果按照海尔自己现在抓的互联网方向上,我觉得还是抓的很早;但是如果按照现在一定要把互联网的模式搞出来,这个还有很大的差距,毕竟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个传统企业搞出来互联网时代的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方向没有变,而且我们很坚定,过程当中我们允许试错也走了很多弯路,这个我觉得都很正常。

(作者简介 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

责任编辑:詹婷婷(QT0006)  作者:李光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