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篇:
造纸术
背后的故事:东汉时期(105年),蔡伦造出蔡侯纸。但是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一句话点评:造纸术为中世纪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方面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活字印刷术
背后的故事:北宋刻字工人毕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细质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叫做活板印刷术。
一句话点评:这种印刷方法虽然原理简单,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