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刷单”实为诈骗 “准大学生”被骗8000元学费(2)

2016-08-26 08:34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没想过馅饼为什么掉自已头上

当小梦被骗后有意识在网上检索“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等关键词时,才发现有同样经历的不止她一人,她加入一个QQ维权群,里面有8个人,其中被骗的最多的是18000元。

@深圳公安发布的“每日信息诈骗警情发案情况分析”显示,“2016年8月22日110报警平台共接我市非接触类诈骗刑事警情80宗,包括电话诈骗34宗,网络诈骗43宗,短信诈骗3宗。”

@深圳公安的预警语言幽默:“‘兼职刷单’?还是好好工作去吧。每天只要在电脑边上刷刷网页,下下单子,轻轻松松就可以月入好几千?蜀黍奉劝一句,遇到‘好事’要当心啊!”

“刷单”是一种不为购物平台认可,一般是由店家提供购买费用,帮指定的网店卖家购买商品提高销量和信用度,并填写虚假好评的行为。

“刷单”这种招聘兼职诈骗的形式,可以追溯到2011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刷单”伪装性更高。

打着“刷单”旗号行骗者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准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也有部分家庭主妇。简易的操作、高额的回报率是骗子骗人的“法宝”。

“天上掉下个馅饼,也没想过馅饼为什么会砸在我的头上。”吉林长春的受害者小岩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以前没挣过钱,开始给点小返利就被冲昏了头脑,当时还很开心。”

这些“钓鱼网站”往往制作成与知名购物平台非常相似的主页以假乱真。上海一所大学的大一学生张星也是一名受害者,8月9日那天被一名“企业认证客服”骗去5755元,她所登陆的产品链接是伪造“京东商城”的假页面。

与小梦被骗类似,在第一单成功返钱后,也被要求刷满三单才可得到第二笔佣金。而与小梦不同的是,在支付第二单1800元时,虽然支付宝已显示转账成功,但她却被对方告知“任务失败,被别人抢先完成了”,并发来一张显示不同姓名工作者任务进展情况的截图,营造出一种有许多兼职者同时“刷单”的假象。

张星意识到被骗后,要求对方退钱,不然报警。可是对方以“钱卡在系统里”为由拒绝退钱,而后又答应在一个星期后即8月16日退钱,然而等到那一天,张星却发现已经被对方拉黑,无法再联系上。

“可以这样说,骗子手法就是刚开始取得信任,让你投一丁点钱,然后再让你投点,你就可以把之前的钱要回来。就这样慢慢地,数目越来越大,你不得不继续投。在这其中,你不会觉得自己被骗。”小梦后悔自己明白得太晚了。

报案后被骗子拉黑,查到IP仍无济于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害人被骗后除了向公安部门报案,没有其他解决办法。但报案后,往往也不能很快得到解决。

8月20日晚8点,小梦向家所在地派出所报案,被告知第二天周日要休息。当她周一再次联系派出所民警时,却发现他们都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了。

小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她还曾经试图通过支付宝平台查询钱款转入账户,因为对方账户显示“已实名认证”,却遭到了拒绝。

记者致电支付宝客服,得到的回应是“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司法能力,只能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行为,需要通过网警和支付宝相应部门进行联系,才能对钱款进行追踪。”客服建议,“越早报案,越有可能追回。”

小梦又拜托朋友查询对方的IP地址并提供给警察,得到的回复是:“私人查到的IP可能是假的,也有可能是伪造的。回去等消息。”到目前为止,小梦还没有收到公安机关的其他通知。

张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后,得到的回复是:“因为本地派出所是乡镇级的,对这种案件不熟悉,要上报市里调查。”

截止到发稿时间,记者致电小梦所报案的河南省鹤壁市公安局试图了解案件处理情况,得到了具体负责此案部门的电话,但电话一直没能打通。

如今,小梦和张星仍在等待警方处理结果,因为她们了解到重庆曾有一个类似的案件,警察成功破案。而5月份被骗的小岩已放弃了希望。

“我觉得骗子就是利用人的侥幸心理,所以我现在微博抽奖都不玩了,天上不会掉下馅饼,馅饼也不会砸到我。”小春说,“我知道我的钱追不回来了,但是希望记者能把这些骗人的故事写下来,让更多的人避免被骗。”

小梦至今仍未敢把被骗去8000多元的事告诉单亲的母亲和在外工作的哥哥,她向同学借钱交学费,“我妈撑起了家,不想给她造成困扰,自己扛。”(实习生张帆对此文亦有贡献,文中小梦、张星、小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