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实用主义的选择
说实话,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款行车记录仪的设计,感觉像是原车标配的一样。
按键的设计很合理,最关键的是手机可以接管所有的菜单操作,这样一来,各种的不合理都变合理了,因为手机APP上的设置非常全。
关于APP的下载,可登陆官网,上面有二维码和下载链接。
在行车记录仪上,则有“使用手机APP”一项,打开后也有二维码可供手机扫描。目前可以支持Android 4.0以上系统的安卓手机,以及iOS 7.0以上的苹果手机,运行在最新iOS 10系统上也是非常稳定的。
360行车记录仪后视镜版是通过WiFi和手机取得连接的,不会消耗流量,比起最早的蓝牙方式,速度要快很多,可以轻松的浏览行车记录仪里的视频和照片,更方便的是,不影响手机正常上网。考虑到很多用户第一次这样玩,所以APP会引导用户一步一步的完成连接,学习成本基本等于零。
一旦路上发生了事故,相比与普通行车记录仪需要导入电脑才能播放,司机显得更加从容,直接在APP上调取视频,现场就能认定责任。
这样的设置菜单是不是看得很舒服?一目了然,并不复杂。一般三四个月会有一次系统升级,说不定就有新功能会加入。
在行车记录仪或者手机上,都可以打开停车监控功能。一旦汽车熄火,点烟器停止供电,该功能就会自动激活。之后内置的三轴重力感应器侦测到汽车被磕碰,记录仪会从休眠状态中唤醒,并启动录制一分钟的视频。在录像结束之后,设备将重新进入待机状态。这要是停在路边被划了或者磕碰,再也不会成为无头案。“小样,看你往哪里溜”。
重力感应器感应到碰撞时,也会自动开启紧急录像模式,灵敏度可调。不过建议设置成“低”,因为过于灵敏极容易被激活,提示音实在吵的吃不消。
关于HDR功能,这里也要说说。高动态的优点有两个。一是保证了视频录制的连续性,二是保证了视频的清晰度。因为隧道出入口等光线明暗变化太强的地方,正是事故的高发地。同样的,过度强烈的阳光或者过度昏暗的环境,导致驾驶人员的视线不佳,也是极易产生交通事故的。这些地方,更是很多专门“碰瓷”的无赖首选之地。此时,交通事故责任的界定,如果有一段清晰的行车记录仪佐证,那就简单明了,无需纠结了,更不会深陷说不清道不明的“碰瓷陷阱”当中。
从实际使用来看,画面效果和手机HDR差不多,晚上特别明显,尤其前方有车灯和路灯,单点式的强光源容易造成画面过曝,它可以把强光源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不至于破坏整个画面的清晰度。
这个APP还有一些好玩的功能,比如车友圈,能观看到车友拍摄的各种行车视频(尤其是一些事故视频,看了之后,对于马路杀手们绝对是警示作用),也可以把自己拍摄的内容上传。签到会获得积分“车厘子”,可以直接在APP里面兑换存储卡、行车记录仪,白捡的噢!
从360行车记录仪后视镜版的拍摄效果来看,可以打75分,画面播放非常流畅,完全没有卡顿。
这是下午2点左右,在室外光线比较好的情况下拍摄的视频画面截图。画面清晰度极高,正前方牌照看得非常清楚。
再来看侧面,虽然画面存在畸变,但并不影响对牌照上数字和字母的识别。
天黑之后,这是在车距1米的时候拍摄的画面。
这是在车距达到4米时拍摄的画面,精度有下降,看起来灰蒙蒙的,有颗粒感,不过通过局部放大还是可以看到车牌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