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独家专访马云:中国电商要变天!(3)

2016-11-11 08:51 新浪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央视财经独家专访马云:中国电商要变天!

所以我是觉得未来的二十年,中国要把握这个机遇,从一个纯出口的国家,要走向一个进出口平衡的国家。甚至要学会花钱,必须学会消费,必须学会开出。所以美国人是用别人的钱,用明天的钱,我们要学会,我们也要花自己的钱,所以这是学会投资。投资不一定是,以前我们投资,想象的投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这非常之好。但是投资教育,投资自己吃的东西,投资自己穿的东西,投资自己的精神享受,这是我们国家,我们的年轻人要去思考的。

记者 侯凯笛:但是您说的进出口的平衡,会不会未来有这么一个现象,就是因为我们买的东西也都是好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出口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稍微低附加值的一些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非常非常低,您觉得互联网能够帮助这个现状做改变吗?

马云:当然,我觉得第一点,首先要进口好东西,让中国的制造业觉得,日本马桶抢的那么好。我们买回来看一看,学习一下,我们不能老去做我们自己觉得天下第一的马桶,看看还有更好的马桶,为什么不可以生产、不可以学习、不可以超越呢?所以我觉得进口的目的也能够,某种程度上,倒逼我们的落后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人的学习能力是非常之强的,从洋务运动、五四运动,到后来的改革开放,我觉得每一次的中国开放,开放不一定是自己一定走出去,开放还要有引进来的勇气和决心。

我并不认为今天中国进口一点东西,会把中国冲垮倒到怎么个样子。但是我们进口一些东西以后,让我们知道差距,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我们有机会做得更好才会行。

所以大家讲,要做先进的制造业,我认为先要做品质制造业,我们把自己的品质做好,品质做好就是多看、多学习、多思考。村里面穷,以为所有的鸡得自己村里面的,粮食得吃自己家的,我认为你天天吃的就是玉米,你天天吃的就是你的,你要去看看全世界还有各种各样的生鲜、海鲜,你进来以后知道世界有多大,也得出去看看,也得去买回来。所以我觉得中国未来几年,真正的开放我们不仅要出去,我们要请进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行。

记者 侯凯笛:如果要实现这个贸易自由的开放,或者是把这个活力提升的话,背后要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尤其是金融这一块,那目前我们的金融体系、支付体系能不能跟得上,能不能支撑得了?

马云:正因为今天支撑不了才是我们今天努力的机会,也就是说,所有的事情等它都准备好了也不需要企业家,企业家就是你判断这样下去,中国这个社会世界社会一定需要这样的东西,所以你今天去努力,花十年。电商不是今天做成的,是我们17年来,每一天坚信这个目标,每一天一点一点起来。双十一也不是今天做成的,是8年以来,从第一天我们就几个人,没多少人在卖,到今天为止大家参与。所以我自己觉得,阿里巴巴不会等待所有的情况准备好了,无论是支付,无论是物流,无论是国家的政策方针,还是各国之间的贸易协定,总得要有人去推动,总得要有人去进步,总得有人去付出。所以我觉得阿里今天做这些事情的能力、意愿,已经比当年发生变化。

我们只希望不是自己,我们不仅仅希望说你们的盈利、利润,今年双十一的十一,这个卖多少货,这对我们重不重要?重要,但不是那么的重要。我觉得有了阿里以后,如果我们中国的制造业、零售行业,我们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发生变化,整个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是我觉得我们这个公司,对这个社会带来真正的价值。这世界不要说全世界,就在中国永远有比阿里巴巴还会赚钱的公司。你跟人家比赚钱没有意义,我们只证明我们会赚钱,但我们想跟别人比的是能够推动社会进度,我们是否可以做的更好。

记者 侯凯笛:现在我看阿里金融的整个体系做得也很大,包括内容产品结构也很丰富,像这个理财的、贷款的等等都有,那未来阿里究竟是想做成一个阿里银行,还是想做一个什么样的?

马云:阿里其实就我们坚持这么讲吧,就是中国不缺一个金融机构,中国不缺一家银行,阿里第一天就没去想过要做个金融机构、做一个银行。只是我们最早就想解决贸易之间,怎么解决支付问题,我们跟所有,很多金融机构交流下来,没有人愿意支持,我们只能自己建。但是我们今天更想建的不是一个金融机构,我们更想建的是一套信用体系,如何让整个社会的信用能够真正的完善,动态的信用,基于大数据的信用建起来,让有信用的人畅通无阻,让没有信用的人寸步难行,这个才是社会进步的第一要素。

第二个我们觉得,希望,已经走到今天,我们有意识地说,我们需要创造出一套,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个金融体系。过去是二八,20%的人的企业能够获得金融,80%的企业、个人、消费者没有得到金融的服务。所以我们现在希望就是八二,也就是能够支持真正的普惠金融,让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年轻人,每一个小企业都能得到金融的服务,所以这是我们想做的。

至于我们不想跟任何一个金融机构去比谁更挣钱,谁利润更高,我们想跟谁比谁能服务的客户更多,谁能服务的客户更加完善,这是我们现在更感兴趣的。

马云明确表态:蚂蚁金服肯定要上市!

记者 侯凯笛:说到阿里金融,可能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蚂蚁金服,上市时间表有没有,然后包括这个地点有没有选好,曾经说过香港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马云:这个我觉得蚂蚁金服上市不上市,可能对阿里本身来讲不重要,但是对那些支持蚂蚁金融服务的人很重要,帮助过蚂蚁金服成长的很重要,对于未来很重要,对于未来的新的二十一世纪的新的金融体系来讲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蚂蚁金服应该是会去上市的,但是具体的时间我们确实没定,但有一段时间有香港的记者问我蚂蚁金服将来会不会考虑来香港上市,我说当然不会拒绝,但是现在被误传太多,说我们要去香港上市。

我觉得对蚂蚁来讲今天它一定要走向全球化,但是同时必须扎根于中国社会,服务所有支持过蚂蚁金服成长的人。所以现在还不是要确定哪上市,但是我们有一点肯定的,我们去上市的地方,必须对未来世界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发展、创新的发展是支持的,如果是对未来的创新不支持的地方,我们是不会考虑的。

淘宝的未来长啥样?马云:一个可以进行全世界买卖的经济体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刚才您也说互联网其实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在生活当中已经感觉到了,就是生活已经被互联网完全融入了,你很难把它单独的拿出来去说。但是呢,现在我们看,其实阿里在很多很多领域都有涉及,未来阿里巴巴不会做的究竟是什么?

马云:我觉得阿里今天把自己定位成为我们希望是一个社会创新的发动机,我们本身不能仅仅成为一家创新的公司,是创国家社会世界发展的一个创新的发动机。我们认为互联网没有边界,我们希望建立的是一个经济体,我们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所以我们希望未来的世纪一定有一个网上虚拟的经济体,无数的年轻人、无数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这个经济体里面的技术、资源、基础设施、社会关系,能够在进行全世界的买卖。过去的20年,世界经济的全球贸易、全球化,是被6万家大企业决定的。

假如我们想象,未来的20年,世界贸易是有一千万家的企业从事跨境的贸易、支持,都是有无数的创新的年轻人,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所以阿里巴巴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不能以传统公司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我们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一个经济体,就像加州是个经济体,珠三角、长三角是个经济体,只是这个经济体是在空中,是在一个创造,从来没有诞生过的,跨边界、跨时空、跨国界的这样一个经济体。

记者 侯凯笛:作为一个经济体来说的话,它可能涉及的领域非常非常广泛,所以您有没有有时候感觉到其实压力挺大的,很多事情阿里巴巴自己解决不了?

马云:压力肯定有,我并不觉得它是压力,今天已经超越了压力了,更觉得今天是各种各样的挑战、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所以在经济体运行中,我们比谁都明白,运营几亿消费者,又有大量的金融、大量的钱、财、物、人、资源在里面的时候是很复杂的一个体系。所以我几年前讲阿里巴巴缺的不是工程师,阿里巴巴缺的不是简单的程序员,阿里巴巴缺的不是客服和产品经理,我们缺的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所以未来学家,因为这些才能够打造一个经济体需要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大,我们在做没人做过的事情,但我相信,没有人是未来的专家,大家都必须去思考,未来我们希望让社会更透明、更公平,更加普惠,每个人都能享受同样的机会,这个中间的磨难是会非常之大。所以我们也荣幸,也许从来没人这么去想过做一家公司,做这么一家公司,但这也是我们的乐趣所在,因为本来我们就是一无所有,这些东西分给别人,也觉得挺好。

马云:中国互联网行业跟美国的差距只有三个字——全球化!

记者 侯凯笛:最后我们说来一下跟美国的关系,就是中美的互联网这一块,因为很多一直在说如果说起互联网的话,中国其实是最需要去看的,因为不管是速度、创新、模式等等都是全球领先的。但是最近我刚刚看到了一个新的数据,我跟您分享一下,就是到今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这个市值是6247亿美元,但是美国前20的互联网公司的市值超过了2万亿美元,是中国的3.4倍。为什么,大家如此看好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模式等等,但是中美互联网的公司市值反倒是差距在拉大呢?

马云:我觉得挺好的,你说美国当年的IBM、微软,IT时代的8家公司加起来,中国连个零头都没有,你说我们把联想,当年我们所谓的这种企业的市值,跟十年、二十年以前,美国IT的8大龙头老大一比,我们连个零头都没有。今天至少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远远的缩短了距离,而且美国在这个领域里面走的比我们早。但是戏在后面30年,电是欧洲发明的,但美国得到了运用,美国成为了第一大强国,互联网是在美国发明的,但是全世界两个亮点的国家,就是美国和中国有两个亮点,其他的国家都没有。而中国的互联网我自己觉得,在未来几年内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所以互联网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是50年,前20年是技术公司,后面30年是技术的应用在社会方方面面。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刚过了20年,未来的30年,路是谁走,谁更好还在后面呢。更何况你把全美国的20家公司,跟我们中国的加起来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把公司的前三五个跟中国的三五个来比,其实相差的距离并不太大。只是我觉得,未来我们来共同来讲,美国今天的互联网是全球化做的比我们好,全世界用facebook的人非常多,全世界用谷歌的人非常多,但是全世界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服务非常之少,这既是挑战也是个机会,所以我觉得慢慢来。

马云:中国经济,短期看有困难 长期看很乐观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最后帮我们补一个小问题,就是您能预判一下2017年,中国的经济形势跟全球的经济形势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包括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您觉得能够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绩?

马云:我觉得这个很难预判,毕竟我也不是这个经济学家,现在都是靠经济学家预判。从企业来讲,我们认为这个中国的短期内一定是有困难的,因为中国如果要想进行真正的,相信转型升级,那么我们一定是要付出今天的代价赢得未来的。所以短期内中国经济我自己觉得是有压力的,但是从长期来看,我认为中国是有巨大的机会的,因为毕竟我们有13亿多的人口,毕竟我们中国的创新刚刚开始。所以我自己觉得,任何对短期有巨大期望的,都偏向于投机,而真正的投资是你看好未来。为未来改变今天是值得的,为明天、为短期内改变今天,那是很累的,你可能失败的概率很大。

所以对阿里来讲,我们不看一两年的,我从来不看一两年,看一两年对我们来讲永远是失望,一两年好的那就很好,不好的很正常。所以我们对十年以后,今天的阿里今天的蚂蚁金服,今天的菜鸟,我们都是很早以前判断,今天才做成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也是今天的双十一,不是今天做,是8年以前我们相信有这么个日子,我们才做的并,且不断的完善,30年以后的双十一可能更了不起。

责任编辑:詹婷婷(QT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