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被‘双11’绑架”怪圈亟需打破

2016-11-11 10:24 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零点的钟声敲响,各大电商的交易后台再次飞出一串串疯狂的“天文数字”,但这“鸡打血”般的热闹背后,也有一批熬红了眼睛的电商忍着疲惫感叹——“双11”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子,推着自己不敢不往前走。付出了大量心血、资源,赌上身家冒险囤积了大量库存,大家“飙”的是人气,却不敢奢望挣多少钱,这样的怪圈,该怎么破?

南京高淳陶瓷今年第一次进入某电商平台的“双11”主会场促销,在直通车等引流渠道上投入了上百万元,商品也给予大力度促销。但是对于赚多少钱,公司不敢想太多。其电商部负责人说:“我们希望积累更高人气、拉到更多新客户,这次活动,力求在销量、利润上找一个平衡点,不亏钱。”

冲量累计人气——在“双11”里,大多数电商怀着这样的心态。太多电商渴望借销量,冲刺到行业榜单前列,获得更多流量资源,这样才有赚钱的机会。于是,“双11”成了一个斗红了眼的战场,在浓烈的竞争氛围下,大家不赚钱,甚至赔钱去冲销量,你追我赶。

而这种氛围又对排在行业榜单前列的电商造成了压迫感危机感,为了保住领先地位,砸下资源严防死守。南京电商人张先生的摄影器材网店在电商平台的年销售额已突破了2000万元,在细分品类中排名靠前。近两年“双11”,光是流量广告费就要花几十万元。广告费水涨船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让他很矛盾:“大家都在抢流量,流量广告费越来越贵,甚至超过了你的利润。不做,你会被淘汰;做,很可能没利润,左右为难。”

记者了解到,当前电商平台的搜索引擎排名,主要以销售量为考量因素,销售量不够大,意味着你的商品会淹没在海量信息中,进不了消费者视线。为求“露脸”,有人选择“直通车”付费推广,把商品挂在平台首页,按点击次数付费,网友每点击一次收费几毛甚至两块钱。这是一笔不可控的巨大花费,往往消费者点进来了,却并没有购买。对于“双11”日销售过千万元的大户们来说,备货更是极具风险的事,一旦押错“款”,算错“量”,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做电商,成本、风险高企,导致业内流传九成电商不赚钱的说法。

被“双11”的现象,究竟有没有方法破?电商培训机构,南京侠客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厚强说:“部分电商怀着投机心理,在‘双11’猛投资源,就像赌博一样,筹备几个月就指望在这一天干一票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这些年会有媒体曝出,有电商企业死于‘双11’之后。我倒是认为,仅仅为了‘双11’这一天的业绩,突击投放大量广告,没有必要。电商应该摸清网络销售规律,功夫下在平时。”

他说,比如想进电商的“双11”主会场、分会场,不是靠砸钱,而应该是在11月份前的45天到3个月,就把自家的销售量提升上去,销售量是电商平台考核谁能进主会场的重要依据。打造“爆款”,备货前必须做产品销售测试,“双11”过后消化库存可不容易,因为消费力已经释放完了。

“很多电商抱怨,当前线上销售成本已经超出了线下。为什么还要做电商?这是因为线上没有空间限制,可以有大数据沉淀。但如果你不动脑筋去发挥网络的无边际优势、挖掘大数据附加值,在促销氛围中被盲目推着走,那真还不如在家门口开个小店。所幸的是,当前卖家、买家都在渐渐成熟、理性起来,越来越多卖家开始拼供应链、拼互联网意识,不仅仅拘泥于价格战。”宋厚强说。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张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