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太空餐? 端上"天宫二号"的家常菜藏"小秘密"(3)

2016-11-14 08:59 扬子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该是解开谜底的时候了

吃货们,太空餐味道其实……呵呵~

航天食品到底好不好吃?“业内人士”臧鹏笑了,“肉类食品与我们常吃的口感差别不大,其他食品与烹饪食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这是加工食品的特点,但总体而言味道不错。”

这么说,相比我们日常吃到的菜肴,对一直在追求“地面化”的太空餐,我们不应该有太高期望?还是或许因为新奇,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这些航天食品真正面市的似乎还没有。谁能试吃一下告诉我们真实情况呢?那天央视两位主持人在节目中,就试吃了一回——

文静不文静:“胡萝卜鸭肉”貌似不错

10月20日早7时48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直播中央视主持人与节目嘉宾当着全国观众的面,一起在直播间里愉快地吃起了“早餐”。两位主播朱广权和文静凑在一起,旁若无人地夹菜,试吃太空食品。

第一次在直播间吃航天员食用的太空食物,主播文静表示很兴奋。

节目嘉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打开了一袋“胡萝卜鸭肉”。“嗯,甜口的!”大概这盘“胡萝卜鸭肉”实在是太好吃,文静频频将筷子探到朱广权的盘子里。

延伸话题:放眼世界,太空餐已进入普通人生活

按照我国专家的说法,尽管目前我们还极少有机会吃到我国航天员上太空吃的航天食品,但相关技术其实已经融入百姓生活。比如前文提到的用航天脱水技术做成的紫菜蛋花汤包。

而放眼全世界,普通民众虽然没有机会登上太空,但在地面上品尝太空食品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比如在俄罗斯莫斯科,人们可以在全俄展览中心的自动贩卖机前购买航天员在外太空吃的牙膏管状食品。这里的贩卖机中共提供11种太空食品,包括主菜、副菜、甜点等。

相信不久的将来,作为一类新奇的食物,我国的“太空餐”也会上市。(宋学伟 综合)

小贴士

我国航天食品历史

我国航天食品研制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曙光”号航天计划,形成了常态口粮、应急口粮和救生口粮三大类50余个品种的航天食品库,具备组成4天食谱周期配置的能力。

上世纪80年代重点利用模拟失重动物模型,开展了营养与失重骨丢失的关系及防护措施等基础研究。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航天营养、航天员物质代谢、航天食品和航天食品包装四个应用基础研究与产品研制体系,形成了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的基本框架。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