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 + CDLA:新插口普及 还兼并个孔”
正反随便插、兼容更快传输速度USB3.1标准的Type-C接口在2015年开始在智能手机上有所采用,在2016年逐渐实现了普及,目前已经有绝大部分厂商的手机都搭载了Type-C接口,当然,也有个别厂商尚未采用,比如vivo出于对自家用户使用便捷度等方面的考虑对升级到Type-C接口出于谨慎态度,不过待Type-C普及度更高之后,显然,其全面取代传统micro USB接口的趋势难以避免。
并且,Type-C的发展还造就了一个新的延展“技能”,那就是乐视最早采用的CDLA技术,因此正式在智能手机上取消了3.5毫米耳机插孔,让这个Type-C接口一人多能,节省了智能手机空间利用。除了乐视之外,上面提到的Moto Z同样用Type-C“兼并”了3.5毫米耳机插孔。
(当然,最受到关注的还是苹果iPhone7和7 Plus用Lighting接口“兼并”的方式取消3.5毫米耳机插孔的做法,早在发布前很长时间便开始疯传消息,直到最终消息成为事实。)
“Sense ID:超声波让指纹识别可以更好用”
在2015年的MWC上,高通宣布了Sense ID 3D指纹技术,能够比此前的传感器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具有更强穿透性,并且支持活体检测,提升指纹识别安全性。目前只有极少数机型支持Sense ID超声波指纹扫描技术,比如基于骁龙821打造的小米5s。Sense ID 3D指纹技术包括一个Qualcomm生物识别集成电路(QBIC),定制传感器技术,以及由SecureMSM技术管理的算法,该技术旨在兼容所有的骁龙400系列、600系列和800系列处理器。
Sense ID及相关技术之所以有可能成为明年趋势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其可以让指纹识别按键更加“隐形”,甚至不用为指纹识别按键单独打孔,让指纹扫描直接内嵌到整块屏幕玻璃面板下方,保证屏幕玻璃面板的完整性。这里需要提到一个特例,今年结尾联想ZUK推出的ZUK Edge虽然没有搭载Sense ID,但也通过技术升级让指纹识别内嵌在了完整的一块屏幕下方,不过屏幕下方依然需要单独的Home键模块,只不过其指纹扫描部分具有了更强的穿透性(《联想ZUK Edge:苹果7的尺寸装下7P的大屏》)。
目前依然只是Sense ID等相关技术初露头角而已,相信明年会有更多机型加入对Sense ID以及其他相似超声波指纹扫描等技术的支持。
除了以上提及的新技术,整个2016年,智能手机行业还有很多厂商在更多细节方面进行着新技术尝试,包括快速充电,包括核心工艺制程的升级(今年是14nm年),包括运行内存的提升(很多旗舰达到了6GB),包括相机方面的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包括虹膜识别技术等等。不知在所有这些当中,你心中认为的No.1是哪一个?又或者你有什么其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