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项成果获2016年度北京科技奖 今年都有哪些看点?

2017-04-27 10:0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4月26日讯 26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北京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共有180项科技成果获2016年度的北京科技奖,包括一等奖27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93项。

kjcq20170313032-1aas

4月2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据了解,今年的180项获奖成果中,既有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原创性突破,如“原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及应用”、“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印刷基础研究”,也有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的技术创新,如“22纳米集成电路核心工艺技术及应用”等,还有关注重大民生需求的成果大量涌现,如“全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及应用”,以及重大疾病科技攻关成果,如“中国HIV感染者免疫特征研究”。

这些自主创新的获奖成果彰显了北京的科技创新实力,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增添了份量。

2016年度北京科技奖看点十足

一年一度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首都科技界的重要盛事,也是首都科技创新优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那么今年的北京科技奖都有哪些看点呢?

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在今年的获奖成果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前沿性基础研究成果,涵盖信息科学、基础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学、量子物理、农业生物遗传等诸多领域,体现了北京基础研究的雄厚实力和创新优势。

技术创新构建高端引领型产业: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一批在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的获奖成果脱颖而出,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化制造、轨道交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构建高端引领型产业增添了新的动力。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成果显著:获奖成果中,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达到71项,占比近四成,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同时,产学研协同创新继续保持明显的创新优势,占比38.8%,比去年高出12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在政府科技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利用资源和制度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引领首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的创新模式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关注民生 创新成果全民共享:今年获奖成果中,围绕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食品安全保障、重大疾病防治、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关注重大民生需求的成果大量涌现,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全民共享。

重大疾病科技攻关成果带动医疗水平提升:近年来,北京市科委着力汇集首都医疗领域的优势资源,搭建科技支撑体系,开展联合攻关,创新项目组织机制,通过政府资金引导,有效整合全市科研力量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京津冀协同创新见成效:今年涌现出了一批源于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获奖成果,旨在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说明北京落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的举措卓有成效,也体现了北京在推动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深度交流合作中的辐射带动功能。

“海归”成果占一半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也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始终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行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人才集聚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值得一提的事,在今年的获奖成果中,有海外归国人员参与的成果为91项,占总数的50.6%,首次突破半数。而从年龄分布上看,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占比近三成(28.3%),45岁以下的占到67.2%,最年轻的获奖人仅为24岁,获奖人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仅32岁。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