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明显,突出分园创新能力与发展特色
突出高精尖导向,彰显引领作用。本次支持项目涵盖了十大高精尖领域,仅支持重大前沿原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就撬动社会总投资额超过130亿元。支持了中航智、旷视、芯视界、驭势、阿迈特、夏禾、柏惠维康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前沿项目。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化建设”项目、圣邦微“面向传感器应用的信号调理及高精度ADC芯片”项目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京东方、利亚德、同方威视等具有一定体量的成熟企业,为抢占下一轮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布局。
突出分园产业定位,促进特色产业集聚。此次专项注重引导各分园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高精尖领域加强布局,支持了一批符合各分园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人工智能产业化9个项目中,海淀园7项,体现了海淀园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集成电路产业10个项目中,海淀园6项,亦庄园3项,集成电路产业南北布局集聚效应凸显。药健康产业领域体现了北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南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亦庄医药园“一南一北”两大产业集聚区的集聚作用。
支持一批特色园区,初步形成特色化发展态势。重点支持大兴园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亦庄园锋创科技园、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海淀园中关村国防科技园,昌平园北大医疗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与通州区、平谷区合作建立城市科技、农业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市区两级联合支持模式。推动各分园产业实现特色化差异化转型升级。
培育创新源头,形成硬科技孵化新模式。支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机械研究总院等中央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西光所等科研院所在中关村设立硬科技孵化平台,聚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为初创企业提供工业设计、研发、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专业硬件孵化资源,发挥设立主体的资源、技术、产业、资本等优势,从创新源头探索硬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孵化新模式。同时,支持大企业依托规模优势和行业影响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如寒武纪公司发挥其技术积累优势,搭建“智能处理器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商汤公司建设“应用开放平台”,推进视觉识别商业化应用,将有力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