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用疟原虫能治愈晚期癌症
流言:
通过疟原虫感染,能重新唤醒被癌细胞“催眠”的免疫细胞,从而杀灭癌细胞,治愈癌症。
真相: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是,癌症的发生并不完全是因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即所谓被癌细胞催眠)。很多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并没有降低,而是因为癌细胞自身的“伪装”,使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导致癌细胞生长。
其次,即使这个机理成立的话,是不是患者感染其他病毒或寄生虫也能治疗癌症?目前还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另外,疟原虫疗法使用的是“活”的疟原虫,患者感染疟原虫之后就需要使用抗疟药物。如何减少感染疟原虫带来的副作用,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疟原虫的感染数量,都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也就是说,目前该研究仍有很多未知因素,尚没有充分的证据和足够数量的案例证实该方法有效,个别案例不足以说明问题。而这样早期的临床试验,并不适合通过大众媒体传播,不准确的宣传很容易使公众造成误解,给患者带来不合理的预期,也给后续试验带来不可知的变数。
4. 玩手机会导致黄斑变性进而造成失明?
流言:
长时间特别是夜晚玩手机会造成眼部黄斑疾病,导致黄斑变性,如同患上了“眼癌”,完全无药可治,导致失明。
真相:
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
诱发黄斑变性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遗传、年龄、眼部炎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眼睛暴露在强光下等,这些因素与在黑暗中看手机并无直接关系。
此外,将黄斑变性称为“眼癌”也不准确。所谓“眼癌”,是指生长在眼部的恶性肿瘤,一般为遗传或由于自身基因突变引发。“黑暗中玩手机会得眼癌”的说法,容易对公众造成误导。不过,虽然此说法并不科学,但过度玩手机仍会带来许多其他副作用,因此需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