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山寨机:手机江湖里的黑色幽默(2)

2015-11-06 13:04 环球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解构山寨机:手机江湖里的黑色幽默

山寨手机众生相——假货、高仿、纯山寨暴利的假货

上海一位数码产品经销商“海龙”告诉记者,早年他也想过经营三星和国产手机的“假货”,不过他发现这里头“水太深”,觉得自己HOLD不住,后来就一门心思做苹果“水货”了。

什么叫做水深?海龙告诉记者,据他所知,上海有一个手机团队,核心成员三五个,每年会生产5万部左右的三星手机,都是当季热销的高端机型,不用注册登记,不用办理入网许可证,直接照搬三星的手机方案,再到市场采购手机所需的材料,然后外包给其他团队进行组装,正规企业要半年才能出一款手机,他们不到两个月就可以生产上市了。

他们的厉害之处在于,自己拥有网店、线下实体店的资源,5万部手机会流向同他们“拴在一根绳”上的经销商那里。海龙还告诉我们,这些手机通过常规的检验方法难辨真假,而在这些渠道购买手机的用户,一旦手机出现问题,也会跟这些经销商反馈,进行维修,进店维修、网上举报的情形其实很少。

以三星一款五千元的手机为例,5万台就是2.5亿的销售额,除去成本,少说也有1个亿的利润,收入相当可观。

三星并非不知道假冒者的存在,只不过这之间也存在着几方的博弈。Counterpoint公司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三星2015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400万部,一季度8400万部,与一年5万部的量,可谓“冰山一角”。

较之高昂的维权费用,品牌手机商一般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鉴于渠道资源的垄断和市场需求量的限制,这样的仿冒者也并不多见,这些经销商也不会冒险提高假手机流入市场的数量,就这样,山寨机中最暴利的“假货”市场,默默存在。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