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早期的动荡时期
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布朗重申:“我们的确找到了在太阳系外缘存在一颗气态巨行星的证据。这里我说‘巨行星’的意思是它的大小可能会接近海王星的级别,而我所说的‘外缘’,意思是到太阳的距离比冥王星还要远10~20倍。”
布朗和他的合作伙伴,加州理工学院专攻太阳系动力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认为,这颗隐藏的大行星形成于太阳系诞生初期,时间大约是在40亿年前,当时太阳系内的气态巨行星(也包括这颗未知的大行星)都还只是形成了岩石质的内核。
如果这颗行星有机会停留在物质丰富内太阳系区域一直到完成整个形成过程,那么它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气体或冰物质并成为另一颗木星或海王星级别的巨无霸行星。
然而,由于其他行星的岩石内核靠的太过紧密,它们各自发展的空间受到了限制,于是这颗行星的“前身”就在引力摄动作用下被“踢”了出去。布朗表示:“当时在太阳系周围应当存在着一团气体星云,由于气体物质的阻挡,这颗行星向外运动的速度被削减了,并最终避免了彻底离开太阳系的命运,而是重新进入了一个远离太阳的高偏心轨道。”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行星科学家格里高利·劳林(Gregory Laughlin)表示:“我不能想象这件事如果被证实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我想不出比这更加震撼的事情了。其中最令人震撼的地方就在于:这颗行星是可能被探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