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筹资“四步曲”
中华儿慈会的整体战略理念是: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
基金会刚刚创建时,企业筹资遥遥领先。到2013年,公众筹款首次超过企业筹款。2015年,公众筹资达到78%。
从2011年至今,互联网筹资已经是儿慈会比较重要的筹资形式。我把互联网筹款分成合作“四步曲”:
第一步是了解。2011年,我们从全新领域开始了解互联网,经常探讨什么是互联网筹资? 互联网筹资究竟如何带给我们公益改变? 我们可以通过各式各样方法了解所有捐赠平台和使用方法。
第二步是认识。做公益的人都知道,我们更习惯写项目建议书,写项目总结,但这些语言可能并不适合传输给公众。用几句话描述我们的项目,能够让公众更好地去接受。
第三步是合作。通过一次次和各大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入的合作,我感到每一次合作都会带给我们质的飞跃,都因为互联网同事对我们的帮助,带给整个团队不一样的体验,以及不一样的提高。所以,一次重要的合作一定能让我们深深地了解这个平台,同时也深深地了解自己,以及未来如何与公众一起合作。
第四步是共赢。互联网公司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支持我们很多平台建设和筹资方式,如果我们仅仅把它当成一个平台来使用,就低估了互联网公司对整个公益慈善的投入。最好的合作,是达成共赢的局面。更多地让公众借助互联网公司及平台,接触到更多公益慈善与理念。筹款仅仅是一方面,更多推动、更多传播才是我们最终想达到的效果。
什么是互联网筹资? 我把它总结为两点。第一是以你为点,影响更多人。我们每个慈善工作者都像个小红点,在公众中间进行传播、介绍,把项目推动出去。
唯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改变世界。互联网带给我们行业,带给我们生活的,都是质的飞跃和质的改变。(作者:姜莹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
每个网友都是慈善家
腾讯公益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每个网友都是慈善家。
至2015年6月份,我国网民已有6.68亿,互联网普及率已接近50%。值得一提的是,手机网民达5.9亿,接近整个互联网用户的90%。对于我们公益从业人员来说,还应该关注另外两个数据:一个是我们网购用户数超过3.7亿。我们用了不到3年时间,手机网购用户数已经超过2.7亿。
10年前,香港一位教授分析美国网络捐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网络捐赠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有足够多的网民,我们有6.8亿网民;二是网民对电子商务要有信心,因为网络捐赠与网络购物的流程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网民对电子商务有足够的信心;第三,网民要对公益机构有信心。互联网+公益,要在第三点上下功夫。
腾讯公益的所有项目在PC端、手机端和H5页面三个平台上同时呈现。这三个平台有几个特点,对于微信来讲,目前为止,微信钱包绑卡用户数已经超过2亿。在手机QQ这一端也有入口,QQ钱包绑卡用户数也接近1亿。
互联网本身最核心的职能,是社交平台,在筹款同时,对你的机构、项目进行传播。尤其是随着微信朋友圈以及腾讯开发的“一起捐”项目,最终实现了公益进入移动社交公益时代,出现了更多基于熟人之间的劝募———我不知道这个项目到底好和坏,我知道××捐了,所以我也选择捐了。微信“一起捐”,更多地是让每个人网友都成为我们项目和机构自愿的筹款员。
腾讯公益未来将继续为公益组织提供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同时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捐款平台中。比如说,“微信运动”就是把网友的健康运动和捐赠结合起来的项目,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很多网友的支持。通过微信运动捐出来的钱,4个月内超过5千万元。
腾讯公益平台8年来的捐赠数据呈现出加速度趋势。腾讯公益平台在2007年6月上线,我们第一个10万元用了半年以上时间,第一个1亿元用了5年时间,第二个1亿元只用了19个月,第3个1亿元用了7个月,第4个1亿元用了3个月。我们的“99公益日”,3天时间有200多万网友捐赠了1.27亿元,这样一种加速度发展实际上与移动支付的加速发展,以及与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密切相关。
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公益就是基于朋友圈、基于社交圈、基于熟人间信任的推荐,让人人参与真正成为可能,这是一个趋势。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互联网+公益真正让李克强总理提出来的“救急难”成为可能。让普通民众在遭遇意外时,有一个通道能把他向社会呼救的声音通过互联网平台传递出去,成为“救急难”的主要管道。(作者:窦瑞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指尖上的公益众筹
乐跃明
如何借助互联网进一步推动传统公益慈善项目? 一方面,要拓展慈善参与面,尤其要针对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另一方面,要拓展慈善领域和平台,将传统慈善募捐和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扩大资金募集和社会宣传。
2015年7月9日,虹口互联网+慈善“i彩虹”公益众筹项目正式启动。分会在“梦立方”众筹网站和众梦柠檬微众筹微信公众服务号开设“虹口i彩虹”专区频道,并与区委宣传部、团区委等部门合作,利用“上海虹口”、“虹口青年微生活”等微信公众平台,全面推广虹口区的慈善项目。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困难对象之间,搭建快速便捷的沟通和互动渠道,目前,已成功上线并完成百户集团救援。团区委在“月明星灿、梦圆虹口———虹口青年文化欢乐周专项演出”中,首次运用互联网+慈善工作平台,开展爱心微公益,现场募集慈善款项。近期,“行走的渴望”云南省文山州假肢安装助残项目以及“千人助学工程”也将在审核后陆续上线。
慈善工作与互联网的结合,扩大了募捐范围,拓展了帮困资源,使募捐对象不再局限于本区内,而是扩展到全市、乃至全国,也加大了募集面和募集速度,还能在筹集善款的同时,更好地宣传慈善理念,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作者:乐跃明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虹口区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