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类网购 陷阱花样繁多】
今年的3·15主题直接聚焦网络消费,也让网购等新兴消费形式的矛盾再一次走向前台。央视最新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投诉中,远程购物投诉共20,083件,其中网络购物占比高达95.41%,成为投诉 的重灾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在尽情开启“买买买”模式的同时,消费者更应该警惕网购陷阱,避免上当。
网购陷阱1:夸大其词、虚假宣传
应对方法:消费者尽量选择专业性强、信誉度高、可货到付款的网站购物。这些网站通常信息真实,有营业执照登记
注册信息和网站的备案信息,发生纠纷可追溯。在同一个电商平台上,则要选择更加优质的商家,尽量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品牌和店铺购物,海外代购更是要谨慎。
网购陷阱2:霸王条款
应对方法:交易前,认真阅读交易规则,注意合同中是否有霸王条款,如“一经售出概不退换”、“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等条款。另外,由于此类电子证据具有“易修改性”,所以遇到交易金额比较大,或比较重要的商品时,应将这些凭证打印保存。
网购陷阱3:商家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
应对方法:注意保存有关单据。商家送货时,应注意核对货品是否与所订购商品一致(特别是食品类),有无质量保证书、保修凭证等,同时索取购物发票或收据,以便在遇到所购商品与广告宣传不一致时要求退货。
网购陷阱4:虚假折扣、虚假价格、高昂运费
应对方法:多逛,不管线上线下,不要盲从轻信。消费者网购前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需要,千万不要因为促销低价盲目购买,确定在网上买确实便宜,而且质量过硬,再下手。价格过分低于市场上正常价的商品,要谨慎购买。消费者购物前应与卖家就送货时间、运费支付、退换货手续等问题达成协议,避免日后发生纠纷。消费者在收货时应先验货再签收,遇到不让验货的情况应当拒绝签收;发现货物有损坏或货单不符合时,可以拒绝付款。
网购陷阱5:网购时使用信用卡的比例比较高,容易出现信用卡被盗用、财产损失的问题
应对方法:最好使用专用的一个账户,卡内不宜存放太多现金。管好自己的个人资料,信用卡号码和身份证号码不要轻易泄露,更不要轻易地把信用卡和身份证交给他人。同时减少或杜绝在网吧等公共设备上使用,以防用户个人信息泄露。
网购陷阱6:信用作假
应对方法:卖家的信用是整个交易的基础,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要仔细查看购物网站的商家和商品信誉评级,浏览评价信息,参考他人购买后的真实体验。看卖家的信用,首先要看好评。好评不是越多越好。其次好评的内容和回复好评的内容,从中可以发现卖家的性格。更需要留心卖家对差评的解释。
网购陷阱7:买家汇款后,根本找不到卖家
应对方法:专业的卖家在成交后大多会给买家发邮件,告知汇款方式,并询问买家的邮寄地址。买家要注意,一定要知道:卖家的固定电话、卖家的具体地址。成熟的卖家会告诉你它的汇款地址,即使你选择银行转账,也要知道卖家的地址。如果卖家不告诉你这两个重要信息,不要付款。要加强支付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大额交易时不应直接交付货款给卖方账户,最好经由有信用的第三方中介支付。
购物时要提高网购安全防范意识,不仅要擦亮双眼,而且要注意保留相关交易记录和证据,包括交易商品编号、商品图片、交易时间、网页截图,以及与卖家的聊天记录、有关票据等,一旦与商家产生纠纷,可以先通过客服平台发起维权投诉,同时也可以向工商、消协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