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地理突围和气氛突围(上)

2016-03-21 09:12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关村的地理突围和气氛突围(上)

特写

传统电子大卖场的印记正在消退,“双创”正在成为中关村的“新名片”。毫无疑问,海淀西大街,这条不足200米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坐标中心。火热的投资热情和涌动的创业孵化器同样在向北延伸——上地的创业园和咖啡馆挤满了创业者鲜活的面孔,这里已经并且还在孕育着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从创业大街到上地,外卖小哥忙碌的身影,写字楼飞涨的租金,都在为中关村的新符号涂抹色彩。

咖啡冷了吗?

你好,创业大街

不足200米长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塞满了五湖四海的创业者,那些创业明星故事激励着他们。

3月的车库咖啡已经恢复了满员的状态,这里仿佛置身大学自习室和网吧的混合空间,一水儿的长宽桌摆着,插线板从室内天花板上垂落下来。年轻的面孔是主力军,他们几乎人手一台电脑,有的在安静地做事,有的在谈笑风生。

“从2014年6月开街,从最初的10家机构到如今的 40家,创业大街已经形成完整的创业生态圈,创业机构、创业者/团队、小微企业在这里都能快速找到资源。”海置科创董事长姚宏波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这种发展速度超出预期。

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仅一年半时间,却展现出超大的能量:入驻40家海内外创业服务机构、700多个入孵创业团队、2500多家合作投资机构,融资额达18.75亿元人民币。在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一夜成名的故事。

在姚宏波看来,这条街正形成一种创业文化。“这条街既是一条商业街,也是示范街,我们更看重的是它是创业文化街。它的精髓是鼓励创新的精神。”

谁说咖啡凉了!

在一杯咖啡、一个创业机会的诱惑下,创业咖啡俨然成了中关村创业大街的重要符号。

上月底,一个莫须有的“倒闭”帽子扣下来,让拓荒族咖啡经受了一场无妄之灾。拓荒族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仍然正常营业,并且正在计划引入商务代理业务。不过,该事件引发了业界关于资本寒冬下“咖啡冷了”的热烈讨论。

事实上,创业大街的咖啡馆日益枝繁叶茂,甚至有了更多的争奇斗艳。创业大街最北边的“投资家”咖啡馆,据说是一帮域名投资者搞起来的。财大气粗的京东JD+奶茶馆人气十足。主打文艺范的言几又,主体是书店,兼卖各种酷玩,附带一个咖啡馆。3W咖啡没有放弃互联网的圈子,还衍生出深耕互联网公司招聘的领军企业拉勾网。许单单表示他们曾一度忽视了咖啡,后来吸取教训,重新做好了咖啡。

在姚宏波看来,咖啡不存在凉热的问题。创业大街从最初的热捧到大家逐渐更懂这件事,肯定是有过程的。在他看来,不管是政府,运营方,还是投资者,创业者,现在都明白自己该怎么做。“项目对接更佳精准,它形成的产值和效果比原先撒网式的更好。”

在他看来,中关村现在的名片是创新驱动发展。中关村正在成为一个创新的高地。

北京晨报记者 焦立坤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焦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