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与上地的“双城记”

2016-03-21 09:21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关村与上地的“双城记”

特写

传统电子大卖场的印记正在消退,“双创”正在成为中关村的“新名片”。毫无疑问,海淀西大街,这条不足200米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坐标中心。火热的投资热情和涌动的创业孵化器同样在向北延伸——上地的创业园和咖啡馆挤满了创业者鲜活的面孔,这里已经并且还在孕育着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从创业大街到上地,外卖小哥忙碌的身影,写字楼飞涨的租金,都在为中关村的新符号涂抹色彩。

咖啡冷了吗?

你好,创业大街

不足200米长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塞满了五湖四海的创业者,那些创业明星故事激励着他们。

3月的车库咖啡已经恢复了满员的状态,这里仿佛置身大学自习室和网吧的混合空间,一水儿的长宽桌摆着,插线板从室内天花板上垂落下来。年轻的面孔是主力军,他们几乎人手一台电脑,有的在安静地做事,有的在谈笑风生。

“从2014年6月开街,从最初的10家机构到如今的 40家,创业大街已经形成完整的创业生态圈,创业机构、创业者/团队、小微企业在这里都能快速找到资源。”海置科创董事长姚宏波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这种发展速度超出预期。

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仅一年半时间,却展现出超大的能量:入驻40家海内外创业服务机构、700多个入孵创业团队、2500多家合作投资机构,融资额达18.75亿元人民币。在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一夜成名的故事。

在姚宏波看来,这条街正形成一种创业文化。“这条街既是一条商业街,也是示范街,我们更看重的是它是创业文化街。它的精髓是鼓励创新的精神。”

谁说咖啡凉了!

在一杯咖啡、一个创业机会的诱惑下,创业咖啡俨然成了中关村创业大街的重要符号。

上月底,一个莫须有的“倒闭”帽子扣下来,让拓荒族咖啡经受了一场无妄之灾。拓荒族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仍然正常营业,并且正在计划引入商务代理业务。不过,该事件引发了业界关于资本寒冬下“咖啡冷了”的热烈讨论。

事实上,创业大街的咖啡馆日益枝繁叶茂,甚至有了更多的争奇斗艳。创业大街最北边的“投资家”咖啡馆,据说是一帮域名投资者搞起来的。财大气粗的京东JD+奶茶馆人气十足。主打文艺范的言几又,主体是书店,兼卖各种酷玩,附带一个咖啡馆。3W咖啡没有放弃互联网的圈子,还衍生出深耕互联网公司招聘的领军企业拉勾网。许单单表示他们曾一度忽视了咖啡,后来吸取教训,重新做好了咖啡。

在姚宏波看来,咖啡不存在凉热的问题。创业大街从最初的热捧到大家逐渐更懂这件事,肯定是有过程的。在他看来,不管是政府,运营方,还是投资者,创业者,现在都明白自己该怎么做。“项目对接更佳精准,它形成的产值和效果比原先撒网式的更好。”

在他看来,中关村现在的名片是创新驱动发展。中关村正在成为一个创新的高地。

他们眼里的中关村变迁标

第六次创业的中关村土著:

喜欢这里的氛围,很美式,很开放

在车库咖啡见到关毅然时,他正在电脑前码字。跟其他的桌子不同,“课余时光”的标牌很醒目地竖起。作为一个常驻团队,关毅然进入车库刚刚3个月时间,对他来说这是新鲜而充实的一段时光。

创业的沃土很多,为什么会选择在车库咖啡。“我是中关村土著民。”关毅然从小学开始便在这一带厮混。“我上小学的时候,中关村一小后面是一片特别烂的斜街。”有时候,他会穿过卖盗版盘的小店到图书城附近的小餐馆觅食。中学时候正值中关村卖场兴起,四通、中海、海龙都是关毅然的乐园,每天放学后就在这里逛,慢慢成了电脑高手,没少帮同学攒电脑,现在在科贸还有自己的柜台。“攒电脑刚开始很赚钱,现在连科贸都很少有DIY了,大家都转向企业服务。”

如今中关村卖场在向创业创新中心转型,对这片土地有着独特情结的关毅然,在创业风口上也回到中关村再次起航。

跟其他创业者一样,每天一早关毅然会出现在车库咖啡,他的工作很庞杂——开发产品,洽谈合作。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还要经常被靠谱和不靠谱的人“打扰”。

“喜欢这里的氛围,很美式,很开放。”这算是关毅然第六次创业,从大学毕业开始他就不停折腾,这一次他把目标放在教育行业。经常会有人靠上来聊天,这位1986年出生的北京小伙儿已经能相当熟练且沉稳地应对。

其实,五年前他就来过车库咖啡,当时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还是海淀图书城,车库是最早的一家咖啡馆。

“二手挖掘机”的传奇故事依然在这里流传,但随便一个项目就能拿钱的火爆已经过去。关毅然对于融资显得很保守。“钱只是一类资源,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关毅然表示,不会拿不成型的项目来骗投资人的钱。“我们很快就会盈利。”

课余时光是一个面向大学生的服务平台,关毅然和他的团队希望能为学生们带来快乐和成长,获得综合能力和自我价值的提高,甚至协助和推动国内教育体制改革。

3W咖啡创始人许单单:

创业咖啡温度正相宜

见许单单一面很难,这位3W咖啡的创始人在中关村创业的6年里,已经从一个互联网分析师变身互联网圈的风云人物。

“2011年3W咖啡馆在北京成立,当时由于经营不利,我们曾经一度遇到断水断电的窘境。与那时候相比,现在的3W在各方面都超出预期。”回忆起当年创立3W咖啡时,许单单感触良多。3W咖啡馆诞生在立方庭大厦,2013年才搬到现在的位置,面积从之前的200平方米扩张到2000平方米。

在许单单看来,自1990年代以来,中关村就是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创业者心中的理想地,这里聚集着互联网行业的人才、资本、政策等优势资源。最初3W希望为互联网人士提供一个线下交流沟通的场所,因此中关村是最合适的选址。

而随着中关村创业大街成立,其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创业生态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和创业团队,3W也顺势进入。在中关村业态的快速迭代升级中,3W踏准了节奏。

现在的3W已不仅仅是一家咖啡馆,它还涵盖了孵化器、基金、人才招聘、创业培训等业务,并且走出了中关村。3W孵化的“拉勾网”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中关村创业大街时,专门来到3W咖啡参观。

在双创的政策红利大潮中,各地创业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创业咖啡是否凉了”的话题引起业界讨论。“我并不这样认为。”许单单表示,春节后上班至今,3W咖啡馆平均每天订单数为200至250单,每天下午1点到4点,客座率常常接近100%。“有一些创业咖啡馆倒掉了,但这正是行业自我优化的良性体现。”

“对于创业,我最深的感受是:没有对错,只有节奏。”许单单总结说,第一步像瞎子走路,不断摸索、探方向;第二步像傻子打架,只攻不守打的快;第三步像孕妇难产,痛苦做抉择;第四步像驴友口渴,创业融资只求快,不求多;第五步像张三丰打拳,更多的是在平衡各方面资源。他告诫创业者们,创业是个艰苦的过程,创业成功是低概率事件,不要轻易开始,也不要轻易放弃。

这些年,目睹中关村的巨变,海龙、e世界等大卖场改头换面,海淀图书大街升级为创业大街,许单单说,“我希望未来的中关村是智能的、人性的、经济的、理想的。”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